![]() |
|
|||
| 殲-15艦載機作戰想象圖 |
美國《外交家》雜志近日刊文分析即將裝備『瓦良格』號航母的殲-15艦載機的綜合性能,認為其擁有較強的對空、對海作戰能力。但文章也指出,由於受滑越起飛模式的限制,殲-15的整體作戰能力與美國海軍艦載機仍有不小的差距。
拓展火力打擊范圍
中國海軍『瓦良格』號航母主要憑借其艦載戰斗機執行艦隊防空、制海攻擊這兩大任務。《外交家》的文章說,殲-15艦載機的基本設計特點決定了其擁有較高的燃油裝載量。如果在減少燃油裝載量和武器載荷的前提下,采用滑越模式起飛,並在加油機的保障下,殲-15的作戰半徑可達700公裡;加之殲-15可掛裝『霹靂』-12型空對空導彈,航母編隊的防空火力打擊范圍有望進一步延伸100公裡。文章進一步分析,一旦殲-15和對手卷入近距離纏斗,其大推重比和翼載荷低的優勢也將得到發揮,絕對是『危險的對手』。
《外交家》的文章還強調,中國海軍水面艦艇和潛艇擁有較為強大的對艦攻擊能力,但是這些平臺進入攻擊位置的時間較長。而如果裝備先進導彈,殲-15艦載機能有效威懾以己方航母為中心的500公裡范圍內的敵方水面艦艇;更重要的是,殲-15可在幾分鍾內就進入攻擊位置,這將為中國海軍指揮官提供更加靈活的戰術選擇。
高起點的選擇
據稱,中國海軍還可將滿載荷的殲-15部署在沿海機場,它們可以在昇空後到安全空域接受空中加油,執行完第一波空中打擊任務後降落在航母上恢復戰斗力。但事實上,采取這種做法主要是由於滑越起飛模式限制了殲-15的最大起飛載荷。受此影響,『瓦良格』號無法部署固定翼艦載預警機,只能由直昇機提供早期預警,這同樣是其弱點。《外交家》的文章認為,受滑越甲板限制,殲-15的戰斗力無法達到美軍艦載機的水平。
不過,有業內專家指出,中國屬於『航母俱樂部』的後起之秀,但首艘航母就選擇改裝『瓦良格』號並為之搭配重型艦載機,這樣的起點顯然不低。更重要的是,研發殲-15能最大程度地應用國產戰機上積累的經驗和技術,不僅有利於規避研發風險,還可以促成裝備盡早形成戰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