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港大醫學院研究發現,名為『SLeX』的聚糖,是精卵結合過程的關鍵物質,預計未來兩年可將研究結果初步應用於生育診斷,幫助不育夫婦圖:香港大公報
中新網8月26日電據香港大公報報道,全球約有一成半夫婦遇到不育問題,醫學界知道女性卵細胞外層的聚糖參與精子與卵子結合,但未有深入研究聚糖的結構,香港大學醫學院聯同國際研究小組首次發現,其中一種名為『SLeX』的聚糖,是精卵結合過程的關鍵物質。這項發現有助進一步研究不育成因,預計未來兩年可初步應用於生育診斷,幫助不育夫婦。
人類的自然受精過程,由精子與卵子外層透明帶結合開始,精卵融合後纔能懷孕。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有一成半育齡夫婦遇到不育問題,當中大約一成半個案,男性的精子正常,但也未能令女性的卵子成功受精。
港大醫學院與倫敦帝國學院、臺灣『中央研究院』和美國密蘇裡大學組成研究隊,在過去三年,對195顆來自瑪麗醫院病人捐贈的受精失敗卵細胞,研究分離出卵子的透明帶,並透過質譜儀分析透明帶的成分,結果發現,透明帶上超過七成聚糖是SLeX。
研究隊然後分別在精子及透明帶加上SLeX抗體,測試比較發現,這抗體令能夠與卵子結合的精子數目,大幅減少七至八成,由此首次證明,SLeX聚糖是精卵結合過程的關鍵物質。這項新發現已在國際權威科學研究雜志《科學》上刊登。
參與研究的港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楊樹標表示,醫學界對精卵結合理解仍未足夠,暫時難以全面解釋不育原因,今次研究結果讓醫學界進一步理解自然受精過程,但未確定SLeX聚糖與受精機率有直接關系。研究隊將繼續研究,相信兩年後可將研究結果初步應用於生育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