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三道拐鳥矙平臺
地震遺址一角
游客參觀老北川縣城
中央祭奠園
地震後北川老縣城
經過三年的保護與治理北川老縣城將取消『限時限量』除大型團隊外不再需要預約
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作為世界上整體原貌保存最大的地震遺址,經過3年多的保護與治理,參觀紀念配套設施十分完善。今年國慶期間,完全能滿足對外開放和社會公眾參觀紀念的需要。』
針對社會各界的詢問,北川老縣城保護工作指揮部相關負責人昨日向華西都市報記者作出這樣的表示。
遺址保護體現原真性
『原真性、可逆性、分級分類、最小乾預!』這是上海同濟大學針對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制定的保護原則。
2010年,指揮部的乾部職工搶抓時間,攻堅克難,修建了以魏家溝一號壩為代表的26座攔沙壩;組織200餘名施工人員,歷時兩個多月對老縣城周邊山體進行了排危治理,安裝了13912平方米的防護網。
除此外還修建了老縣城導流堤、防洪堤、截流溝等保護工程。
為防止地震遺址遭到破壞,指揮部在北川老縣城四周安裝了5400米安全圍欄,在紀念通道兩邊安裝了5230米安全護欄,布設了監控系統,完成了核心區內14處15幢震損建築的應急支橕加固,實現了整體原址原貌保護地震遺址的目標。
每天能接待游客上萬人
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於2010年5月15日面向社會公眾適度開放。當時規定需『預約接待、限時限量』,適度開放時規定每天接待上限為1000人,接待時間為上午8點到下午4點。
『以前,基於保護和治理工作需要,對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我們都是適度開放。如今,參觀紀念配套設施十分完善,完全能全面對外開放,每天能接待參觀者、游客上萬人。』北川老縣城保護工作指揮部負責人介紹,從『十一』開始取消『限時限量』,除特大型團隊需要預約,小型團隊和個人已經不再需要預約。
參觀老北川可步行或乘專用車
據介紹,個人可選擇步行或乘坐紀念專用車輛,但不能開自己的車輛進入。
參觀紀念的人員可在新建的中央祭奠園裡,聽著廣播裡播放的哀思曲,為地震遇難同胞默哀、獻花。
地震紀念館
預計明年5月12日開館
目前,北川地震紀念館主館結構工程完成總量的95%,整個紀念園區已現雛形,預計9月底基本完成北川地震紀念館的建築主體工程,12月底前基本完成紀念園區景觀及配套工程。
據介紹,為豐富陳展內容,指揮部還組織人員征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文物資料13萬餘件,初步預計將於明年5月12日開館。
文/圖景富國華西都市報記者姚茂強綿陽新聞熱線:137307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