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報記者師文靜
24日,沈寂三年的於丹拿出了一部新作《於丹趣品人生》。於丹稱,講完孔子、莊子的大道理之後,她希望給這些道理找一種門檻低的中國式載體,並通過這種載體讓讀者在物質時代找到怡情養性的感覺,所以她重點在書中談及了茶、酒和琴帶來的雅趣。經過大紅大紫後,於丹近日又將出現在熒屏上,她稱自己從不刻意去追求名和利,但是名利來了她也不會刻意去回避。
在忙碌的生活中給大家搭一個小亭'
於丹稱,這三年她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講完了先秦的《論語》、《莊子》等思想的精華之後,怎麼給思想找到一個載體,讓思想在讀者的生活中更喜聞樂見。於丹稱,這種載體必須是中國式的,是在東方的土壤裡面生長起來的,還必須是低成本、低門檻的,這樣纔能走進千家萬戶。這個載體還要有日常生活中的儀式感。
醞釀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於丹想到了中國式的雅趣:琴棋書畫詩酒茶。但是,這些雅趣還有門檻,她最終選擇從柴米油鹽醬醋茶這個層面來選擇載體。『因為現在喝茶,已經不是一種雅趣了,它與柴米油鹽放在一起。而那些說自己喝的是百年普洱、三棵樹上的大紅袍的人其實是炫富,不是真正品茶。其實老百姓喝的是四季茶,真正的味道不在水裡,而是讓人如歸山林,沐浴自然,所以我選擇讓大家來重新認識喝茶的意義。』
於丹稱,如今喝茶、喝酒和聽琴已經不是為了休閑,它們變成了人們生活的道具,喝茶喝酒是為了談生意,聽琴是為了往高雅上靠。而在這個急著建功立業、各自忙碌的時代大家都靜不下來。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在一個物質的時代,找到能夠讓中國人最怡情養性的方式,而這個方式是零門檻。我有種感覺就是,人靜下來之後看事兒會清楚,效率也會高,狀態也松弛,安靜真的是一種生產力。』於丹就是要給大家搭一個小亭子,讓急火火的人們且停一下。
參不透也是人生的味道
於丹的講座總是能帶給大家心靈的啟迪,而《於丹趣品人生》更側重於講述人該過什麼狀態的生活,以及如何解決生活中的困境等等。於丹稱,她的生活狀態就是在『意思』與『意義』之間平衡,人大可不必將『猜不透』看得太重,因為參不透也是人生的味道。
於丹說,人在忙碌、在工作的時候創造的是意義,在休閑在玩的時候創造的是意思,當意義與意思能平衡的時候就是生命的意境。她所期待的意境就是意思與意義的平衡,這是理想的狀態。於丹稱她剛剛從新疆回到北京,僅這一過程就充滿了意思和意義。她給新疆某高校的學生講課就是有意義,而她去喀納斯看風景就是有意思的事情。
在尋找生活的意境之外,於丹更注重的是不抱怨。於丹稱,生活中肯定有很多參不透的東西,猜不透是人生的味道,沒必要非得猜透諸如未來等問題。『煩惱是每個人都有的,我不喜歡抱怨,我相信轉化煩惱是一種有意思的事情。』
不能讓自己的名利去累及更多的人
於丹的成名被賦予了許多意義,也有許多異議。成名後的於丹奔波於各大電視臺、社會講堂,做大眾的人生導師,也被大眾賦予不同的身份。於丹稱,她只認可自己的教師頭銜,而在家裡她是一個孩子的母親。對於名利,她的態度是不刻意去追求,也不刻意去回避。
於丹稱,名利這個東西,看你怎麼樣用它。『名』可能是一件可以用的東西,但不是拿來炫耀的。『我女兒上學了,我跟她爸爸說,你可以操勞一點,孩子這幾年只能你去送。我盡力回避讓大家知道她是我的女兒,名利如果用在孩子身上,就變成了孩子的拖累。』
為此,於丹認為絕不能讓名利來累及更多的人。『名這個東西已經來到我身上,如果我說我對它深惡痛絕,我覺得我很做作,如果我說對它深愛有加那就是我不自量力。名這個東西不用的時候你把它放一邊,做好分寸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