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衛青畫像
▲衛青墓
匈奴在秦末大亂和楚漢戰爭時期,發展至鼎盛,西漢建立後,不斷南侵,大肆騷擾邊境,殘殺和擄掠吏民,漢高祖劉邦至文帝、景帝和武帝初期,只能靠和親,勉強維持總體的和平局面。漢武帝在漢朝國力強盛之後,毅然發動反擊,自元光六年(前129)至元狩四年(前119),共歷時十年,發動戰爭十次,獲取十戰十勝的輝煌戰績,前線指揮者是衛青和霍去病。
衛青和霍去病是漢匈戰爭中最傑出的兩位將領,巧的是他們兩人都是私生子;出身卑賤,都是女奴的兒子;又是親戚,兩人是舅甥關系;他們都在漢匈大決戰中一舉成名,拜將封侯。
在衛青之前,漢朝無人戰勝過匈奴,連曠世勇將李廣也常吃敗仗還被敵方俘獲,文帝因為缺乏將纔而哀嘆,武帝初期,也因缺乏勇將而在馬邑之戰中一無所獲,惱恨萬分。
漢武帝在確立衛子夫為皇後後,起用她的弟弟衛青。衛青從元光六年(前129)拜車騎將軍,出上谷初次出擊匈奴,至元狩四年(前119)的漠北之戰,十年之間,在十次戰爭中,共有七次出擊匈奴,即前六次和第十次。前五次,只有衛青一人率軍獲勝,第六和第十次,他與霍去病各自率軍獲勝。衛青凡七戰七勝,威震大漠。
衛青利用『裙帶風』,抓住上陣的機會,挑起漢朝最艱險的重擔。他本人雖因為人一貫謙恭而未予表現和表達自己的傑出纔華和雄偉志向——不像李廣善於宣傳自己,天下士大夫知與不知,都知道他——他的勇氣、自信和時代責任感,猶如難掩的光華,照耀邊塞萬裡,名傳千古。
衛青指揮戰爭的具體記載,僅有元狩四年(前119)的第十次戰役,即漠北之戰:
衛青的部隊出塞千餘裡,過大沙漠後看到單於的軍隊列陣而待。可惜的是,此時前將軍李廣和右將軍趙食其因迷路而未能趕到,衛青軍的部隊並未到齊,卻已大敵當前。
於是衛青命令兵車圍成圓圈為營,派出五千騎兵上前抵擋匈奴,匈奴也派一萬騎兵向前。正巧是太陽落山之時,大風卷起,沙礫擊面,兩軍互不相見,漢方更派出大批軍隊,成左右兩翼包抄單於。單於看到漢方兵多,兵馬尚強,久戰對匈奴不利,他乘薄暮時乘六匹強壯善跑的馬拉的車,帶著約幾百個強壯的騎兵,衝破西北方向的漢軍包圍圈,逃走了。
天黑後,漢兵和匈奴混亂地廝殺成一團,雙方死傷慘重。漢軍左校抓到俘虜,獲悉單於天未黑就逃走了,漢軍馬上發輕騎兵連夜追擊,衛青緊隨其後。匈奴兵也一散而走。
衛青軍漏夜追到天明,已急行二百餘裡,沒抓到單於,共俘虜和消滅一萬九千敵人,一直打到顏山趙信城,奪得匈奴儲存於此的糧草,停留一日後,燒光留剩的糧食、毀了此城,回軍塞南。
單於逃跑的時候,他的軍隊和漢軍混戰在一起,未能跟著單於而逃。所以單於失蹤了十餘日,部眾無首,右谷(l?)蠡王自立為單於,單於後來回來了,右王就去掉單於的稱號。
這一仗確實充分體現了衛青的軍事指揮纔能。兩軍相遇,衛青並不貿然開戰,他首先命令戰車圍成一圈,將輜重保護好,圍成一圈的戰車又自然形成營地,壁壘森嚴,利於久戰。在站穩腳跟的同時,衛青派出五千騎兵正面衝擊敵人,敵方以多壓少,派出一萬騎兵對陣,雙方剛開始激戰,衛青並不加強正面的兵力,而是調遣更多的軍隊向左右兩面包抄,不管正面勝負如何,先將對方圍住,准備全殲敵人,志在必得。這樣的氣勢,先壓倒了敵人,而正面的戰斗是衛青身先士卒,勇往直前地衝殺,衛青武藝高強,所以五千人以一當二,漢軍必能戰勝對方。衛青的指揮藝術還體現在他自己親自帶隊的正面戰場投入較少的軍隊,在兩翼作包抄的軍隊中則投入更大的力量。他自己正面衝擊敵人,而且是單於親自壓陣的主力,是最困難的,他卻以一比二的劣勢,投入較少的兵力,可見在這次戰斗中,他本人承擔了最重要的責任。
衛青及其將士這樣的氣勢,果然嚇得單於斗志全失,率先逃跑,再經過一場惡戰,匈奴軍隊也就崩潰,無心戀戰,衛青軍一戰奠定勝局,並得以所向無敵,長驅直入,攻入匈奴腹地,摧毀了他們的糧庫,給匈奴以更沈重的打擊。
盡管匈奴以逸待勞,取得天時、地利的優勢,但是衛青單靠人和獲勝。
衛青不僅聲威遠震,而且治軍有方,品質優秀,待人仁慈。
淮南王劉安在元狩元年(前122)冬十一月叛亂之前,估計朝廷會派大將軍衛青來鎮壓,曾向謀士伍被打聽衛青的為人:『大將軍何如人也?』伍被說:我有一位好友黃義,他曾跟隨大將軍出擊匈奴,另有謁者(執掌外交禮儀事宜的官員)曹梁從長安來此出差,都曾向我談及大將軍的為將和為人。黃義說:
大將軍遇士大夫以禮,與士卒有恩,眾皆樂為用。騎上下山如飛,材力絕人如此,數將習兵,未易當也。
曹梁說:
大將軍號令明,當敵勇,常為士卒先;須士卒休,乃捨;穿井得水,乃敢飲;軍罷,士卒已逾河,乃度。皇太後所賜金錢,盡以賞賜(部下),雖名將不過也。
以上兩個的評價,完整地介紹了大將軍衛青的纔華橫溢、嚴於律己、慷慨仁愛,在艱苦卓絕的戰爭中的卓越表現。
黃義稱頌衛青『與士卒有恩』,他們的種種贊揚,都體現衛青對士兵有恩情這個中心:
首先,衛青騎術高明,能在陡峭的荒山野嶺騎馬如飛地上山和下山。將軍的騎射技術高,不僅作戰時對敵有大的殺傷力和威懾力,而且平時訓練軍官和士兵就會有從內行的角度制訂的高標准嚴要求,官兵的軍事技術好,這兩項都能減少傷亡,容易勝敵。
其次,號令分明。在戰場上用最快速度發布正確的命令,就能及時抓住戰機而獲勝。
第三,大敵當前,他先於士卒,衝鋒在前,而休息在後。
第四,沙漠地帶缺水,他讓士兵飲水,他自己要等到挖井見水,纔肯飲。
第五,古代打仗,渡河最危險。行軍或退兵時他讓士卒先渡河,自己在後壓陣和保衛。
最後,當一個清官已經不易,而出生入死、吃盡辛勞換來的應該得的賞賜也絲毫不留,全部送給部下,這是古今中外罕與倫比的高風亮節。
李廣死後,李敢怨恨衛青指令其父李廣走東路,從而迷路失期,造成遺恨、自殺的惡果,誤認為是衛青對他父親迫害而造成悲慘結局,他氣憤難平,竟大膽報復,打傷了大將軍衛青。衛青打不還手,受傷後不與他計較,並將此事隱秘下來,胸襟極其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