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最近,浦東書院鎮一座老橋在被廢棄2年後重新投入使用,它的『重生』緣於附近一座公路橋被拆除重建,因而需要承擔『便民通路』的責任。只是,部分村民有點擔懮:『萬一這座1970年建造的水泥橋塌了,誰來負責?』
橋面變窄橋欄『脫臼』
這座不知名的拱橋位於書院鎮菜場東西路,橫跨在白龍港上。記者看到,拱橋是鋼筋水泥結構,很多地方已陳舊開裂,部分橋欄『脫臼』(見圖陳浩攝),露出鋼筋。橋面幾乎成了堆場,堆放著大量樹枝、乾柴,還有一捆十多米長的竹條。
橋西側,原本砌了一堵矮牆,以禁止通行,現在卻被推倒了一半,地上鋪了石子;橋東側,原來的引橋段被挖空,現在用木條重新架起一條『棧道』。
村民周先生說:『這座橋建於1970年,早在2年前,就已被列為危橋。』他說,此橋重新開通後,由於上下坡很陡,已多次發生交通事故。
白龍港橋拆舊建新
昨天下午,在書院鎮規劃建設辦副主任顧平的帶領下,記者看到,白龍港橋的拆除重建工程已完成80%。他介紹,白龍港橋是一座公路橋,服役40年,由於『中孔梁板開裂,兩側橋臺開裂滲水』,鎮政府把它列為今年一大建設項目。新建成的白龍港橋載重量從原先的8噸提昇為20噸,將大大改善書塘路的交通能力。
他介紹,白龍港橋一旦造好,將『直通』兩港大道和塘下公路,更好連接鎮中心。
權宜之計『廢而不危』
白龍港橋成了『工地』,交通要道被掐斷,勢必給村民出行帶來不便。顧平承認,白龍港東側中久村和塘北村的村民到河西側的鎮裡,因修橋要多走約1公裡。『南北兩側有兩座橋,但分別距離300-500米,要繞一大圈,這對於老年人來說,相當不方便。』
他透露,原先鎮政府考慮在白龍港橋旁邊架設一座臨時性鋼便橋,但鋼便橋的架設成本不低,約30萬元,幾乎是白龍港橋重建費用的三分之一,也因此他們將目光投向了百米開外的這座拱橋。『其實,這不是危橋,只能算一座廢橋,只是因為當時的建設工藝比較粗糙,後來通行作用有限,纔被廢棄。只走行人和助動車,應該沒有問題。』
顧平表示,重新啟用此橋只是權宜之計。目前白龍港橋橋梁已架好,緊接著就是鋪設橋面。不用1個月,新橋建好,這座老舊拱橋將徹底從河面上消失。
本報記者陳浩新民網陳東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