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帶?轆的蒙古包由2萬餘塊木片組成
-英國館的種子晶瑩剔透
-委內瑞拉館屋頂上的小花如今可以親密接觸
-安全帽、工作服記載著世博建設者的辛勞
-參照中國館『清明上河圖』展項播放形式制作的超大多媒體長廊令觀眾駐足
-西班牙副首相贈送給上海世博會博物館的機器人娃娃『小米寶寶』再度亮相
-伊拉克館的阿拉丁神燈復制品非常精致
-不萊梅案例館4位動物歌唱家神采依舊
首席記者薛慧卿文
本報記者孫中欽攝
『小白菜』的工作服、蓋滿印章的世博護照、形形色色的世博徽章……一切都是那麼地熟悉。上海世博會閉幕11個月之後,讓我們再回世博『園區』。今天中午12時開始,上海世博會紀念展正式開放,濃縮了世博會精華的2600多件展品讓每一位參觀者重拾難忘的世博記憶。
世博故事難以忘懷
走進位於原城市足跡館的上海世博會紀念展,參觀者最先看到的是一塊計時牌:『上海世博會已開幕184天,累計參觀者73084400人』。數字與細節,娓娓講述上海世博會的故事。
一層展廳是世博人的故事,上海世博會的建設者、組織者、參觀者、表演者、報道者,甚至為世博而動遷的居民們都能在這裡找到自己的『影子』。10餘塊鏽跡斑駁的門牌,記錄著世博園區的動遷史,這裡建起了巍峨高聳的中國館;『世博牆』上,500多枚徽章密密麻麻,凝聚著上海世博會所有參展方的熱情,200多枚志願者徽章則是『小白菜』們無私奉獻的激勵機制,『換徽章』曾是世博園生動的一景;來自沙特館蛇形排隊區域的10餘塊指示牌則再現了世博園排隊入場的場面,『世博會教會我們排隊』。
多媒體長廊90米長
多媒體展示是上海世博會期間各國競相呈現的一個『潮流風向標』,上海世博會紀念展也動用了多項多媒體技術。這不,一層多媒體展項『世界文明的盛會』以令人目不暇接的影像迅速喚醒並帶領觀眾重回世博熱烈氛圍;二層『萬國風采耀浦江』展區設有長90米、高4.5米的多媒體長廊,蜿蜒曲折呈90度直角布置,讓觀眾仿佛站在橋上逐一觀賞到中國、沙特、德國、法國、意大利等世博會期間最最熱門的展示項目,演繹出世博園日夜更替的全景圖;作為紀念展的『壓軸大戲』,3D電影『世博之光』由『阿凡達』制作團隊在世博會舉辦同期拍攝,濃縮再現了上海世博會各場館的精華。
『鎮館之寶』紛紛登場
紀念展上,上海世博會各參展方的『鎮館之寶』紛紛登場,比如西班牙館高達6.5米的機器人『小米寶寶』、泰國館的『門神』阿泰、英國館的『種子』、比利時館身穿唐裝的尿童雕塑、埃塞俄比亞館的『人類母親——露西』骨架化石仿品等。世博會舉辦期間與一些展館擦肩而過的參觀者可以在這裡『拾遺補缺』。
正式開幕前,上海世博會紀念展進行了3天試運營,共接待2.5萬名參觀者。館方調查問卷顯示,小米寶寶、萬國風采耀浦江和一級平臺指揮室成為最受喜愛的展項;『世博之光』3D影院成為最震撼的展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