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頂樓摘除危險牆皮
▲午夜搶修居民斷水的管道
▲忙裡偷閑,回食堂吃口飯
▲清理下來的牆皮達到數百斤
▲疏通飯店下水堵塞一天數十起
▲水電焊瓦工配置齊全
▲危險時動用高吊臂車
▲下水堵塞經常一噴就噴一身糞水
除了上班還是上班,每天12小時工作,全年無休。他們的職責是通上下水等房產維修瑣事,他們每年遍及的腳步相當於繞了地球兩圈還要多。
他們嘴裡講得最多的是『奉獻』,注重最多的是榮譽:全國勞模、省勞模、市勞模、區特模……他們物質與精神境界仍然生活在上個世紀80年代,享受著38.6元的幸福生活。
他們是來自沈河區110房屋報修中心的一群人,他們想要過的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上班族生活。
7:00出家門,7:30到單位,7:45分備料,7:55分准時出發。清晨軌跡對於沈河110房屋報修中心的工作人員老王來說,已經習以為常。
在崗20年,『我就想有個單位,現在的生活很滿足』成為老王的一句口頭禪。老王告訴記者,自己也知道如果出去『單乾』,自己的水暖工種每個月至少5000元,是現在工資的2倍,但我們不能啥都看錢。
『讓我去佔地攤單乾,我就是乾不了,我們這些人就是習慣有個單位,能有「有家的感覺」就很滿足。』王師傅告訴記者。
在這個群體裡,最讓人關注的是『誰能當勞模,誰能入黨』。全國勞動模范、沈河110房屋報修中心主任夏雲龍告訴記者,雖然現在社會上一些人很看重物質,但這不是唯一的選擇,我們這些人就是生活在上個世紀80年代,掙得雖然不多,但我們講的是榮譽,誰獲得榮譽更多,誰就能獲得更大的尊重。
夏雲龍告訴記者,在這個20多人的團隊裡,大家都在這裡工作了5年以上,講物質的、向『錢』看的,就很難走進這個集體,即便是入了行,也得轉身離開,因為活挺累,錢不多。
『如果你認為我們仍然在享受著上個世紀80年代的38塊6的生活狀態,那麼你說對了,我們就喜歡活在這樣的世界裡。』夏雲龍說。本報記者李雙琦攝張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