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郊盤成交增加導致全市成交均價下降,並不是樓價真的降了
近郊盤成交增加導致全市成交均價下降,並不是樓價真的降了
如果要對今年前八個月廣州一手住宅成交情況做總結,可用兩個字———地量。
日前,廣州市國土房管局有關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今年有三成左右的消費需求被擠出,主要是購買三套及以上住房的消費需求。正是這三成左右需求的『被擠出』,導致了廣州今年前八個月月均成交面積不足50萬平方米,還不如一個大型上市房企。
但如果要對今年前八個月廣州一手住宅成交價格做總結,則要用到相反意義的兩個字———天量。
廣州市房管局負責人稱,廣州房價比較平穩,同比上漲5.5%,『符合我們年初制定的房價控制目標』。但這符合控制目標的房價,卻已上昇到了13304元/平方米的高位。按照廣州今年套均成交面積,平均一套房子的總價大約為150萬元。
供與求兩頭低迷
今年銷售勢頭依然凌厲的萬科,其有關負責人日前公布了一份針對北京家庭的入戶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在嚴格的限購政策下,北京現在只有3%的家庭有資格、有能力、有意願買房,折合戶數為20萬戶。『這20萬有資格、有能力買房的家庭基本上一年多就消化光了』。
廣州情況和北京相比,只能說是五十步笑百步。廣州市同創卓越房地產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卓文說,限購政策對市場影響很大。按照『有資格、有能力、有購買意願』這『三有』標准來看,廣州購房家庭應該不足3%。如果限購政策持續,廣州樓市將會越做越小,整個珠三角樓市也將會越做越小。
廣州樓市越做越小,今年年初已開始體現。三四月份,廣州一手住宅成交只有三四十萬平方米;直到五六月份,成交量纔攀昇至50萬平方米以上。正在市場以為成交會繼續上昇之際,七八月份成交再度跌至50萬平方米以下。今年前八個月,廣州一手住宅成交面積僅有390萬平方米,平均下來,一個月不足50萬平方米。這樣的成績,只略好於2008年同期的45.44萬平方米、2010年的40.99萬平方米。而2008年的樓市是怎樣的狀況,相信大家都還有深刻的印象。
除了限購、限貸,今年市場供應量不足,也是導致今年成交低迷的重要因素。即使是越做越小的廣州樓市,前八個月一手住宅吸納率竟然達到了1.1,需求量超過新增供應量。而從2008年至2010年,廣州需求量超過新增供應量的年份,只有2009年。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八個月,廣州一手住宅批准預售面積僅354.84萬平方米,比原本已大幅減少的去年同期又少了60萬平方米,下滑幅度為14.55%。
供和求兩頭都在萎縮,成交焉有不創『地量』的道理?
商家不輕言降價
據央行第三季度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消費者對下半年房價走勢預期中,其中41.1%的居民預期『房價基本不變』,比上季度微降0.3個百分點。37.9%居民預期『上昇』,較上季度提高1.7個百分點。8%居民預期『下降』,另有13%人群認為『看不准』。看漲房價的居民繼續佔據最大的比例,重要原因是目前仍看不到房價下滑的勢頭。就算是調控進行了幾個月時間的七八月份,就算是成交下滑較大的一線城市廣州,房價依然在上昇,甚至還上昇了不少。今年8月份,廣州十區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再度衝破1.4萬元/平方米大關,衝上了『史上第二高』的位置。1-8月份,廣州新建商品住宅均價為13304元/平方米,去年同期是多少?12612元/平方米。相較之下,廣州今年比去年漲了5.5%,每平方米貴了近700元。這樣的上昇勢頭,誰會輕易判斷房價會下跌?
房價繼續上漲,說明即使成交地量,即使樓價已是天量,商家也不會輕言降價。確實,我們現在能看到新的優惠幅度,我們能看到打著『30萬元』、『60萬元』巨幅優惠的樓盤,實質獲利可能並不多,甚至可能會買到比之前更貴的房子。這些打著巨幅優惠的樓盤,更多只是給消費者吹出一個有美麗色彩的泡沫:一些在售樓盤先將價格提高,然後再來個9折、8折;一些全新樓盤,先把吹風價吹上天,然後再來打折,與當年廣州有房企5折賣房有異曲同工之處。正如趙卓文所言,2011年的樓價只會有『假降』,沒有『真降』,今年1-8月份的房價走勢,就能很好地說明這一現象。
想想也正常。2008年的形勢比現在更惡劣,商家對突如其來的樓市突然降溫更沒有心理准備,資金實力也更加薄弱,樓價也基本一致扛到年底纔開始出現真正持續、大幅的降價。現在商家有了心理准備,資金實力更加雄厚,加上有了2009年樓價迅速反彈的經驗教訓,更加不會輕言降價。(文/圖張秀欽)
張秀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