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時代》周刊評選地2011年最具影響力的一百人之中,希拉裡是其中一員。哈佛教授約瑟夫·奈為希拉裡寫下這樣的評語:她最出色的品質是教會了人們如何成功並有效地成為對手團隊中的一員。
三年前
美國
大選之後,讓所有人吃驚的是,奧巴馬選擇了競選中最強大的對手希拉裡擔任國務卿。在奧巴馬第一任期就要接近尾聲的時候,人們發現兩人已經塑造了一個合作伙伴關系。
最近,《紐約時報》兩位記者共同制作了一個視頻短片,對這對世界上最受矚目的關系進行評估。短片采訪了該報長期關注奧巴馬和希拉裡的兩位記者:負責報道白宮的庫伯和負責報道希拉裡和國務院的蘭德勒。
兩位記者一致認為在競選剛結束的時候,奧巴馬和希拉裡的關系很明顯有點躡手躡腳,比較正式,一定程度上講有點僵硬。在奧巴馬剛剛入住白宮之後,他有一次出人意料地邀請希拉裡獨自到白宮外面散步,兩人後來選擇一張野餐桌坐下。這個時刻被很多人認為是兩人致力於塑造特殊關系的開始。後來,隨著時間的推遲,兩人的關系開始冰釋前嫌,慢慢解凍。當希拉裡的女兒切爾西訂婚之後,奧巴馬主動提出可以辦一個白宮婚禮。
希拉裡對奧巴馬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其中一個顯著的例子是克林頓總統與
朝鮮
談判釋放兩位被捕記者。當時,
朝鮮
指明要求克林頓總統來參加談判纔會釋放人質。奧巴馬政府包括國務院在內的很多高級官員都反對這個要求。但是,希拉裡堅持讓克林頓去朝鮮參與人質釋放。她借一個午飯之機說服奧巴馬。奧巴馬接受了她的建議,最後換來兩名人質的釋放。
另外一件廣為傳頌的事情是2009年的哥本哈根氣候談判。
美國
當時面臨的情況是全面樹敵,
中國
、巴西和
印度
等幾個主要國家都不贊成美國的主張。一時間達成協議的希望變得異常渺茫。當
中國
、巴西、
印度
和南非等幾個國家召開閉門會議時,在未受邀請的情況下,奧巴馬和希拉裡互相為對方打氣,決定衝進會場,參與會談。雖然這次大會的最後結果仍舊不盡如意,但是很多美國的分析家認為如果沒有奧巴馬和希拉裡的『闖關』,那麼哥本哈根會議有可能不會取得任何結果。
庫伯和蘭德勒都認為希拉裡是一位很現實的人。她明白奧巴馬贏得了選舉,是總統,制定政策和作出決定。在兩人觀點不一致時,希拉裡清楚調整自己觀點的必要性。
競選中兩人最大的一個外交分歧是如何對待敵對國家尤其是
伊朗
。奧巴馬總統認為不和敵對國家接觸和談判是不對的,希拉裡競選的時候持相反的觀點。但是就任國務卿之後,希拉裡調整了自己在這個問題上的態度,開始向奧巴馬靠攏。在奧巴馬總統的第一年任期內,他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試
圖
和
伊朗
接觸。老練的希拉裡做了大量的工作,防止接觸政策不奏效時,國際輿論站在美國一邊。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奧巴馬的接觸政策找到了一個墊底。
當分析希拉裡和奧巴馬的關系到底有沒有上昇到歷史上尼克松和他的國務卿基辛格那樣親密時,庫伯表示這個她就不得而知了,也許兩人內心深處仍舊是不平靜的。
同樣備受矚目的關系還有奧巴馬和希拉裡的丈夫前總統比爾·克林頓。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奧巴馬總統邀請克林頓總統在華盛頓近郊一起打高爾夫球。一般情況下,奧巴馬和自己的屬下一起打球。這是他上任總統以來,第一次和克林頓總統打高爾夫球。
有報道認為這次打球和工作相關,奧巴馬可能征求克林頓的意見或者希望獲得他的幫助,以推進他4470億美元的創造工作機會的方案。上次奧巴馬請克林頓出山是在去年12月底白宮與共和黨就削減富人稅收問題進行談判的時候。奧巴馬邀請克林頓共同參加一個記者招待會,在他發表完一份簡短的發言之後,起身離去參加一個節日宴會,留下克林頓繼續主持記者招待會。這讓當時在場的媒體吃驚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