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年國慶期間,在上海大劇院和東方藝術中心都有數場由俄羅斯舞蹈藝術家表演的古典芭蕾舞《天鵝湖》。說起芭蕾舞,一般認爲它起源於十四世紀的意大利,在十七世紀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統治法國的72年內得到了基礎性的發展,路易十四去世後才傳播至法國以外的其他歐洲國家。但這之後,俄羅斯對芭蕾舞的發展有很大的貢獻。
十九世紀中葉,芭蕾舞成爲俄羅斯追求西方化中的一個重要部分,那時的俄羅斯不僅將芭蕾舞視爲一種藝術,而且將其與人們的舉止行爲相聯繫,舞蹈訓練甚至成爲像軍事訓練一樣的必修課。在俄羅斯帝國統治者的支持下,彼得堡成爲芭蕾舞的中心,法國出生的芭蕾舞創作者彼季帕在俄羅斯生活了50多年,他幫助俄羅斯的芭蕾舞變得更大型和更豪華。1877年,著名的大型芭蕾舞《舞姬》(La Bayadere)在俄羅斯首次公演。彼季帕還與俄羅斯音樂家柴可夫斯基一起工作,創作了著名的芭蕾舞《睡美人》(The Sleeping Beauty),柴可夫斯基的音樂使芭蕾舞演員的頭腦和精神得到了昇華。彼季帕還與另一位舞蹈創作者伊萬諾夫一起採用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創作了著名的芭蕾舞《胡桃夾子》(The Nutcracker)和《天鵝湖》(Swan Lake)。
進入二十世紀後,俄羅斯對芭蕾舞的發展仍有很大貢獻,這主要歸功於俄羅斯人賈吉列夫和他在巴黎創建的芭蕾舞團的那些頂級的芭蕾舞演員,包括安娜·帕夫洛娃及瓦斯拉夫·尼金斯基等,當時在巴黎演出的著名的俄羅斯芭蕾舞,包括《火鳥》(The Firebird)、《彼得魯什卡》(Petrouchka)等大膽的作品,表示了對芭蕾舞和現代藝術一種新的詮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