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國慶節前夕,省委書記汪洋對《南方日報》東莞觀察AⅡ04版《坤叔公益團隊“轉正”受挫背後》一稿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關部門要轉變觀念,努力成爲社會公益和社會慈善發展的助推者,而不是障礙。規範社會公益組織發展,重在監管,而不是把“人”擋在門外,這樣廣東的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纔有良好的空間。
坤叔助學團隊是東莞一家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團隊在長期助學中,總結出“千分一”的公益理念,呼籲大家拿出收入的千分之一用於慈善事業,把慈善當成一種生活習慣。該團隊想以“東莞千分一公益服務中心”的名稱,向主管部門申請登記註冊。不過,東莞市民間組織管理局認爲“千分一”這一名稱可能讓公衆誤解爲“硬性攤派”、“強迫捐款”,違背了慈善自願的原則。助學團隊發起人坤叔連續7年6次申請“轉正”均受挫。
汪洋在批示中說,看了這篇報道,很爲坤叔的公益團隊憤憤不平。羣衆想辦點好事怎麼這麼難!東莞市民間組織管理局的觀念是有代表性的。他們的出發點並不壞,但結果卻很糟糕。我們不能對公益組織在成立時就搞“有罪”推定,而成立後卻疏於監管。有什麼理由從他姓“俞”,就推斷人家會去“偷”,實在沒道理。更何況坤叔已做慈善多年,有業績可鑑。
隨後,副省長劉昆作出指示,要求即派工作組到東莞,指導東莞民間組織管理局辦妥千分一公益團隊登記問題,如果坤叔有時間,國慶加班也要從速辦完。10月1日,國慶節當天,南方日報記者隨同省民政廳副廳長王長勝前往東莞,瞭解坤叔助學團隊登記註冊問題。
在與省民政廳工作人員的交流中,坤叔說,20多年來,助學團隊不接受任何社會捐款,團隊成員公開透明地花自己的錢,資助貧困學生上學,逐漸總結形成“千分一”的理念。團隊之所以堅持“千分一”的名稱,是因爲這是一個公益理念,可以觸動更多人養成慈善習慣。“我們手中沒有任何權力,怎麼可能去給別人‘硬性攤派’?”
聽完坤叔的介紹,王長勝認爲,坤叔助學團隊“千分一”理念值得提倡。他表示,各級民政部門將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社會建設的決策部署,進一步扶持社會組織發展,放寬社會組織登記註冊,思想要再解放點、改革步伐要更快點、爲民服務觀念要更牢點,要敢於先行先試,敢於率先突破,敢於擔當責任,在加快培育發展社會組織、加強社會建設中當好推動者和排頭兵。
經過相互溝通協調,坤叔與主管部門達成共識,以“東莞千分一公益服務中心”的名稱申請登記註冊。東莞市民間組織管理局隨後給坤叔頒發了《民辦非企業登記批准通知》。
“你們同意了,我們很感激!”當晚6時34分,坤叔在微博中發佈“東莞市千分一公益服務中心”正式成立。他感謝衆多熱心網友,欣喜地說: “民間公益的涓涓細流,必將不斷地發展壯大。”(胡鍵、嶽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