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十一』前夕,臺兒莊古城迎來大批游客。本報記者孔紅星攝
本報記者孔紅星白雪岩
7日上午,隨著濟寧等地的幾個旅游團湧入古城,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臺兒莊古城的游客量突破16萬人次。
臺兒莊古城管委會主任王廣部說,這只是臺兒莊古城重建以來華麗轉身的外在表現。近年前,臺兒莊捨棄一批房產開發項目,復活了一座即將湮滅的千年古城,引入眾多文化遺產項目,走出了資源型城市轉型的新模式。
為保古城叫停6億元房產項目
8日,臺兒莊古城管委會主任王廣部站在古城一角,遠望著熙熙攘攘的古城客流,很是感慨:『5年前叫停了一個6億元的房產項目,當時的一些領導乾部對此不理解。可如今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想想,當年的決策的確很有戰略眼光。』
臺兒莊古城重建前,城區內原順河、西關、北園等棚戶區人口稠密,通道狹窄,生活環境十分簡陋。由於臺兒莊自身實力有限,古城區改造速度緩慢,所以對招商引資非常推崇。
『5年前,臺兒莊區為改造古城兩平方公裡的棚戶區,跟上海綠房子投資公司談成了近6億元的房地產項目。沒想到,項目卻被市裡叫停了。』作為古城重建的具體指揮者,王廣部當時也感覺意外。
市裡叫停的理由是,臺兒莊文化遺產資源獨一無二:臺兒莊大戰是八年抗戰正面戰場第一場勝利,尚有53處戰爭遺址;古運河傍城而過,是南北文化交融地,魯南、徽派、歐式等八種風格的建築並存。不能毀了遺產搞房產!
為此,棗莊成立臺兒莊古城恢復重建籌委會,聘請國內頂尖學者作了大量調查、論證,繪出了古城原貌圖。2008年4月8日,臺兒莊戰役勝利70周年紀念日這天,棗莊市政府宣布:妥善安置棚戶區居民,重建臺兒莊古城。
古城佔地3000多畝,重建的錢從哪裡來?棗莊市果斷拍板:臺兒莊古城由棗莊五家煤礦企業各拿出10萬噸煤共約4億元啟動建設。
經過發展,現在古城一期資產增值達到100多億元。若只是實施房地產開發,4億元的投資,最大化計算也只能得到8億元的回報。
非遺項目紛紛落戶古城
8日,在古城非遺街,來自萊蕪的幾十名游客被這裡的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深深吸引。42歲的劉浩深有感觸地說:『走過那麼多地方,還是頭一次在一個地方看到這麼多非物質文化遺產。』
有著400年歷史的運河大鼓吸引了不少游客駐足欣賞,已經唱了40餘年運河大鼓的老藝人褚思全說,這些年唱大鼓的人越來越少,他也改行做起小買賣。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古城重建後,他不僅被聘請來為各地游客唱大鼓,還收了很多徒弟。
王廣部說,目前古城已經引入柳琴戲、魯南皮影、曹縣面人等近4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後,臺兒莊古城還將把當地獲省級和國家級稱號的非遺項目全部吸納過來,同時也會引進其他地方的非遺項目,打造一個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
著名人文專家、棗莊學院院長胡小林就此表示,『歷史文化遺產是古城的亮點和看點。變房產為遺產,變景點為經典,臺兒莊古城的文化價值和產業價值越來越得到彰顯。』
國家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在9月28日視察臺兒莊古城恢復重建工作時指出,古城在恢復重建之初提出『存古、復古、創古』的理念,現在看來不僅得到了全面體現,而且比當初想象得更好———可以說是生態的古城、歷史的古城。
不到兩年引客200多萬
『三年前,我們來棗莊旅游,還沒聽說有臺兒莊古城;但這次游玩後發現,這兒竟有這麼好的古城。』濱州游客高祥告訴記者。
隨著旅游項目的開發,來棗莊的游客人數逐漸增長,這也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在實施古城重建的同時,棗莊把發展文化旅游作為推動城市轉型、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載體,打響了『江北水鄉、運河古城』的城市品牌和『天下第一莊』的旅游品牌,棗莊也將臺兒莊古城作為二日游活動的龍頭產品。
據了解,去年『五一』重建工程一期竣工開業以來,臺兒莊接待游客突破了200萬人次。僅古城一期A區的招商業態就涉及餐飲、茶樓、客棧、本地名小吃、旅游商品、文化展示、手工藝品制作、休閑娛樂等50餘個項目,招商面積1.8萬平方米,目前已有70餘家經營業戶,形成多模式、多種經營的錯位發展經營業態。
如今,單單今年『十一』黃金周,臺兒莊旅游景區迎來43萬人次的客流,其中臺兒莊古城游的客量為16.8萬人次。
除此以外,古城重建也讓當地居民得到了實惠。古城片區通過實施棚戶區改造,讓5000多戶居民告別了『吃水難、排污難、取暖難、入廁難』的棚戶區生活,住上了公共設施齊全的新樓房。
臺兒莊區區長王廣金介紹,古城的重建不僅改善了周邊居民的生活,還帶動了文化旅游業發展,增加了就業崗位。在以臺兒莊古城為龍頭的文化產業帶動下,2010年,棗莊市文化及相關產業綜合收入實現83億元,三年多增長了3.6倍;從業人員達到10萬人,三年多增長了2倍;三產增加值增幅高於全國10.5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增幅分別高於全國4.8和2.7個百分點,有力地推動了棗莊的城市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