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宮維權1984年11月,對於剛滿十六歲的我來說,是一段永生難忘的日子。那年,我終於如願以償地穿上了夢寐以求的綠軍裝。懷着激動無比的心情,離開了老家沂蒙山,我和同縣的幾百名新兵一起來到了諸城某部,開始了3個月的新兵生活。
1985年3月19日,我們師奉命奔赴老山前線,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坐了7天7夜的悶罐車,到達雲南昆明,又坐了3天的汽車,到達文山州,到了這兒就等於進入了戰區。爲了適應亞熱帶山嶽叢林的作戰,部隊在這裏進行了兩個月全封閉式的臨戰訓練。訓練艱苦而嚴格。臨戰訓練結束後,部隊就要開入真正的戰場———雲南麻栗坡老山前線。出發前,舉行了隆重的誓師大會。軍、師首長爲我們戴上紅花,並給每一個戰士敬一支菸,敬一杯壯行酒。想到這次出擊作戰的正義性和所不可避免的危險性,每個人的心中也不禁掠過一絲說不出的滋味。
5月25日,我所在的班奉命開赴八里河東山-30號陣地進行防禦作戰,該陣地是我連防禦最前沿的陣地。5月31日,戰鬥打響。我們班戰士英勇作戰,打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打死打傷15名越南兵。作戰間隙,程國(山東省淄博人,在1986年1月28日的戰鬥中壯烈犧牲,被追記一等功)爲我們班拍攝了全家福。每每凝視着這張發黃的照片,看到站立其中的黃木林和程國他們,我都會情不自禁地熱淚盈眶。多麼英俊的戰友呀,勇敢而忠誠。黃木林是1983年底入伍的,由於表現突出,入伍第二年就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戰前,他咬破手指,寫下血書,堅決當突擊隊員。1986年1月28日,在攻打黃泥壩地區55號高地時,他擔任火箭筒射手,在摧毀敵人碉堡後暴露了自己,這時越軍炮火攻擊過來,幾發炮彈在他身邊不遠處爆炸。戰鬥結束後,我們到處尋找他,卻沒有找到,他的忠骨永遠留在了祖國的那片遙遠的土地上。後來,黃木林烈士被追記一等功。
我們在前線流血流汗保家衛國,祖國和親人時刻關注着我們。軍旅歌唱家到老山前線慰問演出,地方領導帶來了家鄉父老的殷殷期待和濃濃情意;許許多多的青少年學生給我們寄來了熱情洋溢的慰問信。親人的慰問和關心,更加鼓舞了我們的士氣,一場又一場的血戰中,沒有人退縮,沒有人膽怯,把保家衛國的赤膽忠心凝聚在一次次壯烈的衝鋒中。
1986年4月,兄弟部隊接防,我們從前線撤下來,在硯山縣休整1個月。5月31日,我們乘車回到了諸城駐地。1998年,我離開了熟悉而難忘的軍營,轉業到地方工作。當我動筆寫這篇文章時,我人生的旅程已經越走越遠,但記憶依然清晰。往事並不如煙,戰友的音容笑貌仍歷歷在目,一場場血與火激戰的槍聲炮聲軍號聲常在耳邊迴響。那些犧牲的戰友如果現在還活着,也都是40多歲的人了,也應該娶妻生子、事業有成了,但他們爲了國家的安寧和人民的幸福付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