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進山就發現足跡 大雨擋路沒追上
搜尋隊員:出山前就料到驢友走出去了
鬧得沸沸揚揚的四姑娘山驢友失蹤事件,並未隨著驢友一行安全出山而結束。一直無法聯系上的最後一批12人搜尋隊的安危,成了很多人的牽掛。
昨日上午11點過,搜尋隊成員之一、高山協作唐陽華的二妹夫陳昌給華西都市報記者、省登協的劉建打出了第一個報平安電話:12名搜救隊員已全部安全出山。電話中,他的第一句話是:“我們沒追上。”
從劉建口中得知14名驢友平安後,陳昌很欣慰。同時,他表示,出山前基本估計到這群驢友已經出山,但是否全部安全無法判斷。
【最新動態】
登山向導唐陽華改口:早就定下走違規路線
昨日上午,陳昌一行人出來後,很快和帶領驢友走出的登山向導唐陽華取得了聯系,讓他一顆懸著的心落了地。然而記者再次采訪唐陽華時,他對本次穿越的相關細節是乎有所改口。
他透露說,12日出山後,領隊許寧跟外界說,他們因為山洪阻路,商議後臨時變更了路線,來解釋穿越時間延長的疑問。但實際上,在出發前,許寧找到他時,最開始定的就是走現在走出來的這個路線。因為他以前走過這條路,所以就答應擔任穿越隊伍的向導。
省登協相關人士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唐陽華表示願意接受相關的處理。唐陽華告訴他,自己已經充分認識到錯誤,希望給他改正的機會,畢竟取得協作資格證不容易,他自己有一家老小要養,生活不容易。
驢友領隊:聽到搜尋隊平安很開心
昨日下午5時,華西都市報記者聯系上了9名驢友中的領隊許寧和隊員劉波:“確定12人都平安後,我們都很開心。”許寧說。記者隨後向其求證唐陽華說的路線一事,許寧有些激動,稱:“清者自清濁者濁。”他堅持說,確實在穿越路上因實際狀況變更了路線,但未正面對唐陽華的說法作出回應。
第一日:發現蹤跡
驢友砍樹破壞不小
華西都市報:這次你們的搜尋路線具體是哪一條?
陳昌:我們從驢友們進的海子溝出發,從海子溝到大海子-犀牛海埡口-熱水溝-龍眼平臺,最後從正河溝方向出來的。
華西都市報:你們搜尋的路線,和失蹤驢友完全一樣?
陳昌:我們在山中搜尋整整4天,在正河電站有了信號,我第一個電話打給了省登協的劉建,他告訴我驢友們已經出來的消息。我們這12個人對山裡路線都比較熟悉了,11日進山不久,我們就發現了唐陽華和驢友們穿越時留下的足跡。
華西都市報:你們怎麼能判斷哪些是唐陽華隊伍留下的呢?會不會是其他團隊的?
陳昌:還是分得清的,那條線畢竟是封閉線路。在路上發現清楚的腳印,還有過夜的篝火殘堆、被砍的雜草和樹枝等。而且,他們砍的樹非常明顯。為了露營砍了不少樹,造成的破壞還不小。
第四日:搜尋受阻
大雨阻路糧食吃完
華西都市報:這4天你們在山裡的大概行程情況是怎樣的?
陳昌:第1天我們就趕到了熱水,在那裡紮了帳篷過夜,我們帶了3頂帳篷,每頂帳篷4個人擠一下,還是挺暖和的。第2天我們就過了龍眼往下走,頭兩天我們走的速度可以說相當快的,第3天就到了一路上的第5個營地。本來14日想夜晚前走出正河溝的,但雨太大,就紮營又住了一晚。
華西都市報:一路上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
陳昌:總體比較順利。主要困難就是下雨。一路上後兩天都在下雨,路很泥濘濕滑,讓我們走不快。還有,14日晚上糧食就吃完了。如果不是下雨,很可能我們就能追上驢友了。
出山前:心裡有數
早已料到驢友出山
華西都市報:那就是說,你們出來前,已經估計到14個人出山了?
陳昌:是的,雖然沒手機信號,但我們猜到他們應該走出山了。我們從正河溝出山,就是按他們的線路走的。
華西都市報:證實14個人確定都很安全了,你怎麼看?
陳昌:當然很高興了,不管怎麼樣,只要人都沒事就好。
【焦點關注】
對驢友處罰仍未公布 全國登協明日討論管理辦法
截至昨23點記者發稿時止,我省有關部門對於違規“驢友”的處罰也沒有如期公布,四川省登山協會副秘書長高敏接受采訪時表示:“因為這是四川省歷史上第一次正式對違規行為進行處罰,所以非常慎重,目前正在進行相關證據的審查。”
記者了解到,經過四川省登山協會、四姑娘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
等部門的協商,針對這次四姑娘山違規穿越行為的處罰已經形成了初步意見,並且上報四川省政府有關部門進行最終定奪。
按照規定,最高處罰的金額不會超過2000元,這在很多人看來顯然不足以起到警示作用。網友“獅子小姐”在微博上發帖稱,救援動用了這麼多的人力和物力,驢友應該多承擔些救援費,纔能給他們教訓。”
同時記者了解到,這次四姑娘山違規穿越事件的發生,將促使我省盡快修改《四川省登山管理辦法》,同時也將促使中國登協決定盡快出臺高危戶外運動的詳細管理辦法。中國登山協會將在下周一召集各地登協到北京開會討論此事,四川省登協副秘書長高敏將進京參與討論。
臥龍救援人員在央視指責驢友:
不感謝,也別太冷漠
參與搜救的四川臥龍森林公安局副局長劉麒麟告訴記者,當12號上午發現失蹤的驢友,准備接他們出山時,驢友的舉動讓救援人員感到有些反常。劉麒麟說,救援人員見到驢友後,看到他們很疲憊,便提出幫他們背東西,讓他們吃些東西補充體力。“他說不需要你們,口氣比較冷漠,覺得我們管閑事”。武警森林部隊臥龍中隊戰士任世敏告訴記者。
其他的救援人員很快也感受到了驢友們的冷漠,耿達鄉衛生院醫生倪天芳說:“遞食品給他們,他們說不吃,最後我們擱在板凳上,他們自己拿去吃了,本來准備給他們做個體檢,他們說不需要。”劉麒麟說:“甚至叫別人滾,就這樣一個態度。”
救援人員認為,驢友們可能是因為疲憊,所以態度有些不耐煩,但隨後驢友的言行讓不少的救援人員都感到有些氣憤。“我們把車給他們安排好了,我說還是坐我們的車出去,全國的觀眾都在關心你們,我們肯定也要關心你們。”然而倪天芳的好意被驢友曲解,劉麒麟也表示:“他們(驢友)就說你們是為媒體報道纔來的?”
四川省山地救援總隊教練秦卓然也表示:“坐在那裡像個英雄一樣擺譜。”倪天芳也感到很心寒,她告訴記者“一句感謝的話都沒有,太冷漠了。 據央視《東方時空》
【各方聲音】
領隊許寧:在四姑娘山的這次經歷,我最想說的是4個字:百感交集。
四姑娘山管理局戶外管理中心主任曾凡榮:我最想說4個字:平安是福。這4個字送給當事驢友,還有所有搜尋隊員,也是對以後搞戶外活動的一種期待。
高山協作唐陽華:我想說的是,接受該受的處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省登山協會副秘書長高敏:這次包括驢友和搜尋隊都無人員傷亡,非常欣慰。最想說的是一種期待,希望大家以後都能科學、有序、安全、健康地開展戶外活動,既釋放自己探尋自然世界的激情,又不給社會添亂。
【事件回顧】
9月30日:由許寧召集的一支9人驢友隊伍在日隆集合後,從海子溝進山穿越四姑娘山。按照出發前做的計劃路書,他們應在10月6日完成全線穿越,返回臥龍鎮。
10月10日:其中一位驢友家屬懷疑隊伍失蹤遇險,報警求助。此事被外界關注,省登協即刻趕往日隆鎮與當地一起組織搜救工作,省登協副主席、全球首位完成“7+2”極限探險的記者——華西都市報記者劉建也作為救援隊員一同前往參與搜救。
10月11日:為盡快找到失蹤驢友隊伍的蹤跡,四姑娘山當地派出第四支12人的搜尋隊進山,計劃3到4天時間出山。
10月12日:早上8點左右,失蹤近14天的驢友隊伍從耿達鄉正河溝口老房子出山,9名驢友、1名高山協作和4名背夫都平安。
10月13日:當天上午,回到成都的領隊及另外3名驢友的家屬作為隊伍代表,被叫到四川省登山協會。登協告知最初決定驢友承擔3萬元的救援成本,最後四姑娘山管理局決定承擔大部分費用,驢友承擔3600元。另外,省登協作出了9名驢友3年內禁止在四姑娘山景區從事任何山地戶外活動等處罰。
10月14日:12人搜尋隊未按時聯系,唐陽華計劃再次進山,反向尋找搜尋隊伍。
10月15日:12人搜尋隊從正河溝口出山,所有人全部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