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唐春成畫
幾又
10月18日,鐵道部發通知要求各局力爭保證旅客列車有2元以下礦泉水、15元以下盒飯等供應,且不得斷供。同時,鐵道部也要求提高列車正點率,做好列車晚點的道歉等工作;對晚點嚴重的客車組織交班分析,落實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嚴肅責任追究。很明顯的是,鐵道部也注意到關於列車配餐一些負面評價。該通知也作出迴應稱,年底前北京地區實現屬地化配餐;明年上半年,各局力爭在有條件的地區實現屬地化配餐。動車組餐食選擇預包裝盒飯,普通旅客列車發揮餐車現場製作條件,推行標準化菜譜,推進成品、半成品和淨菜上車。
(《法制晚報》10月18日報道)
低價,似乎是旅客的福音。不過,見慣了鐵道部太多的紙上安慰,現實中,旅客能否享受到通知中畫的那些香甜大“餅”,有待具體檢驗。
衆所周知,火車是坐地起價,只要搬上了火車,絕大多數商品價格總會比外面高出幾成,質量也難以得到保證。擺在旅客面前的選擇只有三個:要麼忍氣吞聲接受這種低質高價的服務,要麼按捺住自己的消費慾望,要麼不怕進出站麻煩提前做好採購準備工作。更主要的是,面對咄咄逼人的漲價,旅客連用腳投票的權利都沒有,因爲國內火車營運業務獨此一家,別無分店。
退一步講,即便鐵道部的這個通知確有干預盒飯價格之意,那也得認真關注並反思:火車上的盒飯以及其他商品價格到底是怎樣確定的?如果鐵路系統依然堅持自說自話的定價機制,價格想定多少就定多少,那麼就算是有了15元的盒飯,也不過是一次道德自覺的調整,而與民意並無關聯。
鐵路經營是獨家買賣,但越是這種現狀,越有制衡壟斷的必要,特別是建立起聽證等方便公衆廣泛參與的博弈機制,才能把其利潤限制在可控的合理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