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卡紮菲出席活動。 攝於1969年。 |
| 卡紮菲在G8峰會上與美國總統奧巴馬相遇在一起。攝於2009年。 |
17歲,他將推翻執政者定為人生目標;69歲,他被趕下臺,被捕後傷重而亡。用了整整10個月的時間,利比亞“過渡委”借助北約的軍事力量,將卡紮菲趕上絕路。這個被稱為“中東狂人”,總是戴著一副黑框墨鏡、穿著傳統阿拉伯長袍的“世界上最危險的人”,以這樣悲慘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功過備受爭議
1942年,卡紮菲出生在地中海沿岸蘇爾特鎮一個帳篷內,父母是貝都因人。卡紮菲年輕時放棄進入大學進修地理學的機會,加入軍隊,在英國一所陸軍通信學校短期學習。
1969年,他率一批軍官發動政變,推翻國王,開始掌管利比亞,出任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兼武裝部隊總司令,並晉昇為上校。此後,卡紮菲執政長達42年。
卡紮菲的這42年,讓他成為備受爭議的人物。在支持者中,他是“民族英雄”、“革命領袖”;但另一些人卻指責他是“狂人”、“恐怖主義支持者”。但誰都無法否認,卡紮菲曾經領導這個人口約六百萬的國家擺脫了貧困,成為非洲最富裕的國家。
除了發展軍力,卡紮菲投資數項大工程,包括在米蘇拉塔修建大型鋼廠,在沙漠打井,把水引入海岸城鎮等。他同時醉心於泛阿拉伯運動,一度試圖合並利比亞、埃及和敘利亞,但遭遇失敗。
長期反對西方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卡紮菲都采取了反西方的立場,並在上世紀70至80年代與蘇聯關系密切,還被指責與恐怖組織有關聯,遭到西方排斥。在西方世界眼中,總是戴著一副大框墨鏡,穿著傳統阿拉伯大袍的卡紮菲,曾是“世界上最危險的人”。
執政前30年,他熱衷於各種激進活動,被美國總統裡根呼作“瘋狗”,被小布什打入“支恐”陣營。他的反美史比薩達姆更厚重:上臺後首先做的就是關閉美國的軍事基地、將美國的石油公司國有化;上世紀80年代,當薩達姆因兩伊戰爭跟美國眉來眼去時,卡紮菲與裡根卻已是兵戈相向。
1988年的洛克比空難,更是卡紮菲政權反西方的極致,他堅決抵制英美要求其交出洛克比涉案疑犯的要求,一對峙就是十年。
新世紀之初,卡紮菲迅猛地“浪子回頭”,同西方各國改善了外交關系。
強人統治崩潰
在過去10年中,卡紮菲成功地逐步消除了西方對他的敵意,但卻沒能解決國內的分裂。民意的怒火一旦燃燒,勢必燎原。自2011年2月15日起,利比亞開始爆發大規模的反政府示威。對此,卡紮菲的指責是“基地組織”在幕後策劃了針對他的政治顛覆,目的是想在利比亞建立伊斯蘭王國。
面對人民的訴求,卡紮菲的應對之策是指派最精銳的部隊——“哈米斯旅”進行武力鎮壓,甚至派出空軍戰機轟炸示威的民眾。在各國媒體對利比亞暴力鎮壓的血腥報道中,卡紮菲早已成眾人所指的屠夫,曾經的“民族英雄”“金身”黯然失色。
2011年3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的決議。3月18日,法國表示將對利比亞展開軍事行動。2011年3月19日晚間,法國率先派出戰機開始武力乾預利比亞局勢。
此後,利比亞戰局的膠著狀態一直持續至8月。當地時間8月16日,利比亞反對派武裝稱,連日來在多條戰線上取得“顯著進展”,他們和卡紮菲政權的戰爭,已進入“決定性階段”,勝利可能在不到三周內就會到來。
當地時間8月23日傍晚,利比亞反對派武裝攻入卡紮菲政權中樞——阿齊齊亞兵營,佔領了卡紮菲在兵營內的住處,並搗毀了卡紮菲的雕像——此舉實質上宣告了卡紮菲政權的終結。至此,卡紮菲維持了42年的強人統治,就這樣在內外交困中轟然倒塌。
藏身之所一度成謎
利比亞進入“後卡紮菲時代”以來,卡紮菲的藏身處一直是謎。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武裝10月19日再次發起了對蘇爾特的進攻,並在昨天宣布攻陷蘇爾特。
卡紮菲這半年來的表現“跌宕起伏”,多次出乎輿論的預測,稱得上是中東政治中“最娛樂”的人物。
卡紮菲最後一次出現在公眾視線中是2011年6月12日。利比亞國家電視臺當時播放的畫面顯示,他與國際象棋聯合會主席、俄羅斯人基爾桑·伊柳姆日諾夫對弈。這之後,卡紮菲便再沒現身,一貫的電視講話換成電視臺播放錄音講話。他最近一次“現聲”是在2011年10月6日,呼吁利比亞國民以和平手段推翻新政府。
就卡紮菲的行蹤,人們很長時間內說法不一,充斥著各種猜測,主要有兩種:藏身國內或出走他國。有人說,卡紮菲可能藏身位於利比亞西海岸的出生地蘇爾特和南部的祖籍地塞卜哈,他在那裡可以找到支持者。如果卡紮菲離開利比亞,英國方面先前說,卡紮菲可能選擇前往委內瑞拉。這一說法隨後被證實虛假。還有媒體報道,一架委內瑞拉飛機停靠在利比亞一處機場,再次引發各方猜測。另外一個“避難國”可能是南非,因為南非先前一直致力於斡旋利比亞局勢。不過,南非國際關系與合作部長邁特·恩科阿納-馬沙巴內反駁謠言,說南非沒有向利比亞派遣飛機幫助卡紮菲出逃。
直到卡紮菲身死,人們纔知道他原來藏身於蘇爾特。
行為怪異無拘無束
在西方國家領導人眼中,卡紮菲行為怪異,難以琢磨,不願接受任何“約束”。
雖然大權在握,卡紮菲卻沒有官方頭銜,因而避開了國內外諸多限制。
不管在國內還是出訪國外,卡紮菲經常身穿部族傳統服裝,住在一頂巨大的帳篷內,身邊有十幾名女性保鏢護衛。
他在帳篷內會見過多名西方領導人,包括英國前首相布萊爾。
2009年聯合國大會期間,卡紮菲上臺發言。按常規,他有10分鍾發言時間。然而,他持續發言一個多小時,語出驚人,當眾扔掉了《聯合國憲章》。
非洲聯盟會議期間,他屢屢發表爭議性講話,不時當面抨擊一些非盟成員,宣稱自己是“非洲國王中的國王”。
在一些會議場合,他會點一支煙,毫無顧忌地吞雲吐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