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世界各地網友看法
許多國家的網友在英國廣播公司(BBC)不同語言的論壇上發表了不同的看法。
叫好
一批網友爲卡扎菲之死叫好。
突尼斯網友“Radadi”在BBC國際部英文Facebook上留言說:終於可以慶賀了。……現在是重建國家的時候了。
越南語網友Hoang Xuan Don在BBC越南語論壇上說:利比亞人民拋頭顱灑熱血取得了他們的勝利。
伊朗西部的BBC波斯語網友Kian說:這是一個獨裁者的下場,其它獨裁者的日子可數了。
質疑
也有不少各國網友對這一結果表示不同意見。
署名“觀望”的北京網友說:一個歷史人物就這樣死去了。他給後人留下的是什麼呢?西方國家得到了自己應該得到的結果。利比亞人民真的就解放了嗎?我們拭目以待。
BBC巴西語的網友Rauedis留言說:我不認爲一個人的死亡能讓利比亞所有人生活得更好。
另一名巴西語網友Oliveira說:連納粹都受到審判,應該將卡扎菲抓捕,按法律審判。
反對
一些網友對卡扎菲之死表示反對。
BBC俄語網站的網友耶戈爾說:卡扎菲是個英雄。他是個烈士。他是(利比亞)民族的父親,不論生死,他都是爲獨立而戰的象徵。
在英國紐波特的網友Niki說:(卡扎菲)這位利比亞領導人在北約的幫助下被打死了。他是能控制自己國家局勢的唯一一人。現在利比亞的資產將被瓜分,利比亞人民將陷入赤貧。
網友Aminullah在BBC波斯語網頁上留言說:利比亞的未來將處於美歐國家的控制和殖民之下。
利比亞並未“萬事大吉”當局面臨嚴峻挑戰
在利比亞“過渡委”宣佈佔領卡扎菲家鄉蘇爾特以及卡扎菲已死的消息後,“過渡委”委員阿卜杜·拉希姆20日在的黎波里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宣佈,利執政當局將於本月22日在班加西宣佈利比亞全國解放。隨後,“全國過渡委員會”的大多數成員將到的黎波里來。
利“過渡委”執行委員會主席賈布里勒說,在利比亞全國解放後,執政當局將開始討論組建過渡政府問題。
賈布里勒說:“利比亞人民應該認識到,現在是塑造一個新利比亞的時候了,一個團結的利比亞:同一個民族,同一個未來。”
賈布里勒呼籲阿爾及利亞政府將已逃亡至該國的卡扎菲家人交給利比亞執政當局,同時將卡扎菲家人帶往國外的財產歸還給利比亞人民。
分析人士認爲,卡扎菲喪生必將對利比亞局勢的未來發展以及國際社會與利比亞的關係產生實質性影響。然而,對利比亞執政當局和國際社會來說,卡扎菲身亡並不意味着利比亞已經“萬事大吉”,相反,種種複雜而又嚴峻的挑戰已經擺在有關各方,特別是利比亞執政當局的面前。
有專家分析指出,卡扎菲身亡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對利比亞的國內局勢並無實質影響。儘管號稱“非洲萬王之王”的卡扎菲時代己經終結,但是仍不能忽視面臨的挑戰,因爲“未來還將處理卡扎菲核心集團的其它成員”。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中東問題專家王聯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卡扎菲在利比亞早已經不像以往那樣有影響力了,卡扎菲身亡不會對利比亞目前形勢產生太大影響。”
王聯認爲,目前,利比亞國內支持卡扎菲的勢力依然活躍,他們不會因爲卡扎菲身亡而改變立場,卡扎菲身亡也有可能激化矛盾,不久後即將面臨重建的利比亞仍然會面臨着暴力衝突、社會不穩定的威脅。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沈驥如教授分析,戰爭結束後,利比亞新政府建設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如何結束近半年以來的這一亂局。由於利比亞反對派成色非常複雜,如果不能擰成“一股繩”,可能陷入內耗甚至爭鬥。他們中有追求民主自由的,也有伊斯蘭激進力量,有舊王族的遺老遺少,甚至還有卡扎菲的舊部和叛將,如何協調各方利益,避免衝突和爭端,將需要當局成熟、平衡的執政技巧。
從國家層面而言,利比亞是一個頂着國家帽子的“部落集合體”,西部和東部諸多部落不合早已不是祕密,如果對今後的利益分配不滿,各部落就有可能各自爲政,甚至在戰事結束後繼續內鬥不休。而之前,部落出身的卡扎菲是一個主張部族社會自然公平的首腦,他與一些部落建立的密切關係,甚至在東躲西藏的過程中也有所收益,得到部落武裝的保護。
在成立新政府後,利比亞執政當局面臨的第二階段任務是能否實現首都的黎波里非軍事化,並迅速恢復秩序和民生。在這場持續數月的內戰中,利比亞包括士兵和平民在內的大量人員傷亡,輸油管線、城市建築等基礎設施元氣大傷。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沈驥如教授認爲,包括歐洲在內的國際社會將會提供人道援助,但如果利比亞國內局勢持久分裂動盪,外界物質援助收效甚微。穩定尚且成問題,引導利比亞這樣一個部族社會走上民主、法治的新軌道更需要長遠的觀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