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電腦顯示的1號鍋爐運行圖。
>>供熱前鍋爐要『體檢』和『熱身』
24日,記者來到位於省城南部的西八熱源廠,剛剛走近鍋爐所在的樓房,就聞到一股木柴燃燒的氣味。
西八熱源廠有兩臺35噸的蒸汽鍋爐,它們身高與6層樓房差不多。其中,1號鍋爐已進入烘爐的第二天,燒木頭的味兒就是從那兒傳出來的。
鍋爐班長周長勇正從主控室的電腦上查看鍋爐的各項實時數據。他介紹說,正式供熱前,鍋爐要進行各項『體檢』和『熱身』。
最大規模的『體檢』是在每年的供熱季結束之後進行。技術人員要鑽進爐膛裡對鍋爐和部件進行檢修,出現故障的要趕緊修補,變形的要矯正。
進入10月中旬,檢修後的鍋爐要接受一次『實戰檢驗』———加水打壓。』周長勇介紹說,這主要是為了檢驗鍋爐的氣密性和儀表的運行情況。鍋爐日常運行時壓力為4至5公斤,而為保證正常工作,這次加壓要把壓力昇到9公斤。
持續兩三天的打壓結束後,下一個環節就是烘爐了。鍋爐從上個采暖季結束到現在,已經有半年多沒有運行,尤其經過一個夏天,爐牆、爐拱裡面有很多潮氣。通過烘爐,纔能把裡面的水分一點點烘乾。一般而言,這項工作需持續四五天。
『如果不提前烘爐,直接猛燒,爐牆和爐拱很容易出現裂縫,甚至坍塌,在供熱中造成意外事故。』周長勇說。
>>烘爐時先燒木柴,文火昇溫
今年,西八熱源廠的1號鍋爐在夏季『體檢』中進行了大修,烘爐時間也要拉長到一周至十天。
打開1號爐的爐門,一根根1米來長的木頭正在爐膛裡燃燒,發出暗紅色的火光。為了更好地烘乾潮氣,烘爐時用的是文火,先燒木柴,慢慢昇溫。記者到來時,爐溫剛到87℃。
『這臺鍋爐烘爐時要先燒3天木柴,再燒煤。不過,烘爐的溫度要控制在200℃之內。待到供熱開始,正式起爐後,爐溫能達到600℃。』周長勇說,先燒木柴,有兩個原因,一是相比而言溫度上昇的幅度小;另外,木頭可以自己燃燒,不需要借助風機。
打開鍋爐下部的一個爐門可以看見,模樣像坦克履帶的爐排平鋪在鍋爐底部。『從煤斗倒出來的煤塊就鋪在爐排上面,爐排不斷轉動,將煤傳送到鍋爐內的不同位置。』周長勇說,這臺鍋爐叫做鱗片式鏈條爐。煤塊是鋪在爐排上燃燒。此外,濟南市還有煤粉爐、循環流化床鍋爐等品種,是將煤塊打成煤粉,再吹進爐膛裡懸空燃燒。
>>『鍋』和『爐』分開,作用大不相同
等到正式供熱,1號鍋爐將源源不斷地產生蒸汽並送往主管網中。
鍋爐這個龐然大物是怎麼運行的呢?『簡單來說,它包括鍋和爐兩大部分。』周長勇介紹說。
從爐門看進去,爐膛四周靠近爐壁的位置分布著許多管子。而爐壁外也有一些粗管,往上延伸,連著最上層的『鍋』。這些管子形成一個回路,水在其中循環流通,同時傳遞熱量。
此外,鍋爐還有許多部件。在『爐』的部分,有空氣預熱器和省煤器。當送風機將空氣吹到爐膛之前,空氣預熱器先發揮作用,利用鍋爐尾部煙氣的熱量,把空氣加熱,以提高鍋爐燃燒效率。而省煤器的作用也類似,只不過它是對進入鍋爐的水進行預加熱。
而『鍋』作為盛水的裝置,有水位計來計量水位。周長勇介紹說,為了維持鍋爐的正常運行,鍋爐中起碼要有一半的水,否則很可能損耗它的壽命。
鍋爐的外皮漆成了紅綠兩色,紅色在上,綠色在下,各佔一半。周長勇介紹說,在鍋爐正常運行時,綠色部分裝的是熱水,紅色部分則被蒸汽佔據。
熱源廠要為多個片區供熱,鍋爐產生的蒸汽也得先進入分汽缸進行分配,再進入不同的管道輸送到各個片區。
>>進水排煙都得『過五關斬六將』
在西八熱源廠的二樓,一個叫做『化水間』的車間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鍋爐進水得先進行一系列處理。』化水班長高雪飛指著車間上方的幾個大罐子說,水首先要進入『多介質處理器』和『活性炭處理器』,陸續除去懸浮物、膠體等物質。
高雪飛說,多介質處理器裡裝有無煙煤、石英砂等物質,水中加入藥物後,懸浮物、膠體等會形成絮狀沈淀,經過無煙煤等物質時,絮狀沈淀就會被攔截下來。而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除去水中殘餘的氯氣。
『鍋爐中的水不斷蒸發,鈣、鎂等離子殘留下來,形成水垢,會影響熱效率,嚴重時還會發生爆管事故。』高雪飛說,為此,化水車間設有『反滲透』裝置,就像『紗布擠豆腐』一般,過濾掉有害離子。
為達到環保要求,煤燃燒後產生的煙氣要經過除塵、脫硫等環節纔能往外排放。首先,煙氣要進入布袋除塵器濾去灰塵,然後進入脫硫塔。在脫硫塔中,從上往下灑下含有鹼的水,可以中和煙氣中含有的酸性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