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5日前平均氣溫高於常年今冬預計不會提前供暖
昨天下午,市市政市容委和市氣象局聯合舉行『2011年北京市臨時調整采暖期氣象服務會商會』,各路專家圍繞北京未來兩周天氣變化趨勢進行討論會商。本報記者賈同軍攝
『11月5日至15日平均氣溫高於常年,出現連續五天日平均氣溫低於5℃的概率較小。』昨天(2日)下午,采暖期前最後一次臨時調整采暖期氣象服務會商依據氣象資料得出如上結論,這意味著本市今冬不會提前供暖,全市供熱單位將按照計劃7日點火試供暖。
10月19日起,市供熱辦、市氣象局、市財政局連續三周會商天氣,密切關注氣象變化,一旦出現日平均氣溫連續五天低於5℃時,本市立即啟動供暖。
昨天,市氣象局依據目前掌握的氣象資料對11月15日前氣溫變化趨勢進行預測。11月15日前日極高氣溫將達到15℃,極端低溫為0℃至1℃,平均氣溫將達到6℃至7℃,不僅比去年同期氣溫偏高,也高於常年5.9℃的平均氣溫。
11月3日至4日、7日至8日、12日前後本市將出現降雨、降溫天氣。3日至4日降雨後,平均氣溫預計下降1℃;7日至8日降雨後,平均氣溫預計下降2℃;之後本市氣溫將有所回昇,12日前後的降雨,將把日平均氣溫再次拉低2℃,僅為6℃。市氣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11月5日至15日期間出現觸發提前供暖條件的連續五天日平均氣溫低於5℃的可能性不大。中旬開始冷空氣逐漸活躍,15日之後,氣溫預計會快速下降。
雖然氣象條件樂觀,但市供熱辦和市氣象局仍未放松警惕。今天起,市氣象局將每天追蹤平均氣溫、最高溫、最低溫的變化,一旦出現極端天氣和極端低溫,將立即與市供熱辦等部門再次啟動會商。全市供熱單位目前也均完成供暖准備,本市集中供熱管網已經完成打水試壓,實現冷態運行,目前正在進行最後設備檢查,將依據天氣隨時點火供暖。本市1200多人的應急搶修隊伍全部進入搶險備勤狀態,隨時應對突發事件。市供暖熱線『62357575』也已開通,15日前,各區縣以及大型供熱單位也將公布供暖熱線,24小時為居民解決供暖問題,
如果未出現極端天氣,全市供熱單位將在11月7日點火試運行,當日,全市燃煤鍋爐將全部點火,燃氣鍋爐由於昇溫快,將依據天氣陸續點火。市供熱辦將依據天氣狀況,隨時向供熱單位下達指令,加強管網調節,調高出水溫度,以應對當日可能出現的降雨、降溫天氣。
11月7日點火試供暖後,溫暖將通過密布全城的供熱管網,逐漸送入市民家中,15日正式供暖後,居民家中室溫標准為18℃。 (記者劉昊)
工商提示
采暖季前別忘檢修水暖器材
本報訊(記者竇紅梅)市工商局昨天發布消費提示,每年的11月份都是水暖器材類商品的投訴高峰期,建議消費者應提前做好檢查和准備。
據『12315』和『96315』數據統計,往年消費者對水暖器材類商品投訴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散熱器漏水、生鏽、散熱器片不熱等質量問題,還有安裝時亂收配件費用、拖延修理等售後服務問題。
北京消費者周先生的家中正在裝修,為了不影響冬季供暖,裝修剛開始周先生就趕緊訂購了暖氣,並在十月初進行了安裝。沒想到的是,還不到兩周時間,暖氣管道就開始漏水,周先生撥打暖氣廠家售後電話進行報修,並自己花錢准備好了材料,只希望問題能夠得到盡快解決。可是,好不容易等來了維修工人,得到的答復卻是,『這漏水不是我們問題造成的,我們不管修理』。
無奈之下,周先生只得聯系了另外一家暖氣改裝公司進行維修,鑿開地磚後發現,漏水是由於安裝暖氣時,工人將原管道接口擰松所導致的。於是,周先生又與廠家聯系,要求賠償因此造成的相關損失,卻遭到拒絕。工商部門目前已受理周先生的投訴,並正在調解中。
工商部門提醒:消費者一定要選擇正規的銷售商及正規品牌商品,要與經營者約定保修期限並保留好購買憑證。如發現水暖器材出現漏水等質量問題,盡快與經營者聯系報修。同時,工商部門也警示經營者,要提高商品及安裝和售後服務質量,安排足夠人手維修服務。
相關新聞
華能電廠二期今冬通氣供熱
本報訊(記者劉昊通訊員徐春芳)今冬供暖,本市將又有強援加入。市燃氣集團有關負責人昨日透露,華能電廠二期天然氣管線將於近日投產,今冬本市特別是東部地區將更加溫暖。
據預計,今冬北京日用氣需求將首破6000萬立方米,改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熱源比往年多是重要原因。華能電廠二期是本市『十二五』時期建設的四大燃氣電熱中心的首個項目,該電廠天然氣管線預計將在供暖期前通氣供熱,徹底解決市區、特別是東部地區供暖熱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的問題。
此外,懷柔、密雲等遠郊區縣也將搶在供暖前連通城市燃氣管網,今冬,遠郊居民也將用上與市區同網同價的管道天然氣供暖。
目前,本市使用燃氣的大型熱電廠包括京豐熱電廠、鄭常莊熱電廠、太陽宮電廠、正東電子熱電廠以及將投產運行的華能電廠。今年本市還完成竹木廠、北小營、垂楊柳小區、原子能等十座20蒸噸以上鍋爐煤改氣項目,合計1544蒸噸。
據市燃氣集團預計,本采暖期,全市天然氣需求量約為54億至59億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加3億至8億立方米,增長率6%至16%;冬供高峰日用氣需求量約為5663萬至6280萬立方米。目前,次渠、通州、衙門口、采育及閆村五座天然氣大型門站連通著陝京一線、陝京二線、陝京三線長輸管線及大張坨地下儲氣庫,本市天然氣接收能力已達到每日10000萬立方米。
供暖開始後,市燃氣集團每月都會與中石油油氣調控中心定期會商供氣;並建立用氣日志密切關注大型供暖用戶和電廠的用氣計劃,以確保氣源供應。同時,市燃氣集團將啟動城市管網三級指揮調度系統,24小時全程實時監測全市燃氣管網運行工況;專人24小時值守五大門站及大型燃氣設施,每天還有300多名職工不間斷現場安全巡視,確保全市采暖燃氣安全穩定供應。
供暖期間,市燃氣集團調度部門將與市氣象局保持熱線聯系,時刻關注上游氣田與本市天氣變化、發展趨勢;如遇氣候異常,將借助氣量預測及仿真手段,依據溫度變化及時調整供氣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