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喇叭聲聲,噪音煩人本報記者張龍攝
上周開始,本市開始集中整治亂鳴笛違法行為。對於上海來說,這已經不算什麼新聞:從2007年6月1日起,本市外環線以內全天禁鳴喇叭的規定已執行了4年多,幾乎每年都有幾次類似的整治行動,但始終收效甚微。
為何喇叭始終靜不下來?記者調查發現,亂鳴喇叭可以說是許多交通陋習的集中體現,陋習不改,喇叭難消。而這些交通陋習,絕非通過『一陣風』式的整治可以解決。
記者調查
喇叭聲聲皆是陋習
昨天上午8時許,中山北路共和新路口車流不斷。此時,一輛公交車沿共和新路由北向南駛來,還沒到路口,就遠遠一聲喇叭。記者發現,它的前面並沒有車,為何它要鳴笛?只因路口正要翻紅燈,它要加速衝過去,撳著喇叭是警告橫向的車輛和行人:我要衝了,都讓我。
此時,橫向路口的車流中又響起一聲尖促的長鳴,一輛黑色雪弗萊轎車發出『警告』——它的邊上,一輛白色SUV想要變道『插隊』,『雪弗萊』不願讓位,就連續撳喇叭警告。這種情況,在高峰車輛擁堵的時候最常見。
威海路茂名北路路口,豎著一個分貝測試儀。昨天上午早高峰時段,顯示屏上的數字一直在70上下跳動。記者觀察發現,分貝最高值往往在信號燈轉換時出現。因為綠燈轉紅燈時,後面的車輛總想趕緊幾步免吃紅燈,就不斷撳喇叭催促前面的車輛加速快行,而緊跟前車的結果往往是在十字路口『拖尾巴』,導致橫向綠燈車輛也走不掉,結果又是喇叭齊鳴。類似原因的撳喇叭還有很多:紅燈轉綠時,車輛急於起步,尤其是右轉車碰上非機動車『不識相』、碰上行人阻擋,不耐煩的駕駛員就會鳴笛催促。
昨天下午2時許,北京西路上一輛菲亞特轎車見路口就要翻紅燈,開始加速衝刺,沒想到前面一輛小貨車『很不識相』地在路口停了下來,『菲亞特』見勢不妙,先是連按喇叭緊急剎車,接著又是一陣刺耳的喇叭長鳴。這是典型的發泄。
記者發現,類似的發泄行為還有不少:許多駕駛員在碰上較為明顯的交通違法行為時,往往會得理不讓人地撳喇叭表示憤怒,比如行人亂穿馬路險些碰上、出租車隨意停靠上下客險些引發追尾等。
隨意變道、爭道搶行、右轉車輛不讓行人、開車打手機、非機動車不按車道行駛、行人亂穿馬路、機動車佔路停車……可謂喇叭聲聲,皆是陋習。
整治過後
執法不嚴故態復萌
比起整治首日的嚴格,記者昨天發現,許多有交警執法的路口,也對喇叭聲開始視而不見。這其中固然有亂鳴笛搜證難、執法難的原因,但也體現出一種固有的整治思路:為了整治而整治。
記者不由想起去年土方車肇禍高發時,采訪一位土方車司機時的對話,當時記者問這位司機為何違法超載,沒想到這位年輕的司機竟然回答:『都是交警逼的。』記者大惑不解:交警怎麼會逼你?司機說,你們如果一直這樣查,大家都不敢超了,我也不會超,但是你們有時候嚴,有時候根本不管,大家都超,我能不超嗎?
這位司機固然是在為自己的違法狡辯,但其中也有值得思考之處,體現出一陣風式執法的危害:執法不能一以貫之,其結果必然是對法律尊嚴的消耗與破壞。其實,現有的很多交通頑癥,背後都有這樣的原因:亂穿馬路整治曾經轟轟烈烈地搞過,但不能持之以恆,必然是違法的回潮,『四車』、『黑車』整治也是如此。最近剛開始的疲勞駕駛、超速整治何嘗不是如此?重大交通事故連續發生了、春運快來了,集中搞一下,這固然是一種治標的方法,但長此以往會給違法者一個錯覺:避開風頭就行。
『一陣風』式整治的另一個危害,是讓執法交警無所適從。今天整治亂鳴笛,大家全情投入,明天整治『兩亂四車』,大家再加把力……對於高峰時段還負責疏導交通、排堵保暢的交警來說,他們其實很難有精力系統地進行糾違,只能窮於應付一次次整治行動,最終連交警自己也會產生『審美疲勞』:整治過後,隨它去吧。首席記者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