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李維廉腫瘤患者康復樂園”是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李維廉發起的一個公益性的組織,每月的最後一個週五,李維廉、姚嬙、賈培傑、王鳳瑋等教授都會爲會員們呈現一場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實用性強的講座,4年來爲1600多名抗癌患者搭建起一座交流的平臺。
看病也要護“心”
談起成立這個組織的初衷,今年78歲的李維廉告訴記者:“腫瘤患者在看病過程中總會有各種疑惑,往往心情抑鬱,如何在治療之外關注他們的生活成了我們這些醫生應注意的細節。”
這個平臺不僅有指導專家組,還組建有腫瘤患者志願者隊伍,他們的職責是幫助患病初期或精神萎靡的患者正確認識疾病,鼓勵他們振作起來與疾病做鬥爭;傾聽患者的心聲,把他們所需要的服務和遇到的困難向組織反映。李維廉說,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有10%的腫瘤患者在不接受任何治療和接受少量治療的情況下能自愈。某種程度上說,樂觀的心態比藥物的治療更重要。而羣體抗癌會形成心理合力,醫生對於疾病是專家,對於患者卻不如病友貼心,病友間的交流更容易讓患者接受。
志願者合力抗癌
在康復樂園中,癌齡最長的30年,最短的只有1個月。他們多才多藝,有詩人、有畫家、有舞蹈家。他們樂觀向上,爲病友義務演出送去快樂,向生活困難的病友伸出援手。
會員許寶明與癌魔鬥爭了多年,很多人都親切地稱他爲許伯父,患病以來,他積極充當抗癌活動的志願者,作爲天津市《生命之愛》藝術團中的一名演員,他走進病房、工廠、農村、街道甚至監獄,用殘缺的身體和精湛的表演,喚起人們戰勝病魔的勇氣和力量。會員趙席佑1975年就因患有乳腺癌而手術2次,參加康復樂園後發揮自己的音樂才能,用特有的“音樂療法”爲病友們放鬆心情、緩解壓力,現在她不但爲腫瘤患者講課,還擔任着4個社會組織的音樂輔導員工作,義務輔導各個年齡段的音樂愛好者。腫瘤患者周瑞春說:“我跟患者交朋友,爲他們解心結,這也算是一點兒貢獻吧。”有着“詩人”美譽的於之濤表示,專家們不但爲大家普及防癌知識,還與大家成了朋友,他隨即賦詩一首表達自己的感謝之情:“公益講座月月有,義務諮詢當面授。傳遞知識與勇氣,戰勝癌魔樹信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