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玉溪6日要發生大地震”流言滿天飛,有人爲此逃離玉溪玉溪大地震
絕對的謠言
謠言起因竟是部分市民收到“防災應急包”,警方已介入調查
6日,平靜如常。部分玉溪人是在惴惴不安中度過這一天的,他們擔心的“玉溪6日將發生大地震”,終究沒有發生,這個坊間謠言不攻自破。“誰亂散播謠言的,真該死!”昨日,就職於玉溪某銀行的陳女士忿忿向記者抱怨道,“我都幾天沒睡好覺了。”
“聽聞玉溪將發生8.6級大地震,震中爲通海九街,時間是11月6日,求證。”這樣一則簡單的消息,在名叫“冷血”的網友率先發布在玉溪人氣最高的“高古樓”網站上後,一石激起千層浪。聯繫到玉溪紅塔區最近給城鎮和農村居民免費發放的防災應急包,許多網友竟信以爲真,並開始了傳播。口口相傳中發生的信息變異加劇了市民的慌亂,晚報熱線就接到過不少相關的求證電話。
昨日,玉溪市公安局紅塔分局駐“高古樓網站”警長李正平表示,目前警方已介入調查此事。
有人開始逃離玉溪
10月中旬,玉溪紅塔區各鄉、街道辦事處的居民們陸續領到了一個雲南省減災委發放的“防災應急包”,裏面有一本防災應急手冊,一瓶水,一塊壓縮餅乾,外帶幾個創可貼和棉籤,小手電,一個口哨一卷紗布等物品。
領到“應急包”的市民們最初都很高興,“政府又爲老百姓辦了好事。”可沒過多久,坊間就有了“要發生地震”的傳言。高古樓網站上擠滿了各種求證,只不過地點有時是玉溪大營街,有時是通海,有時是澄江。接連數日,記者也不斷接到求證地震消息的電話和短信,有的讀者稱,不敢在玉溪住,已逃往異地。
10月26日,網友“冷血”的帖子讓這些猜測達到了極致:“聽聞玉溪將發生8.6級大地震,震中爲通海九街,時間是11月6日,求證。”
網友主動闢謠
事實上,玉溪當地媒體早在9月份就發佈過信息,稱玉溪市加強“三小”工程建設,防災應急“三小”工程,即“一本宣傳小冊子、一個小應急包、一次小型演習活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防災減災工作,明確提出全省規劃用5年時間完成“三小”工程建設。爲確保“三小”工程建設順利推進,省政府決定在易門縣舉行雲南省防災應急“三小”工程示範活動,並同意玉溪市用1年時間全面推開“三小”工程建設,爲全省實施“三小”工程建設提供經驗。
絕大多數網友在謠言傳播的同時,也主動參與到了闢謠的行列中。網友“花眼世界”10月31日發帖說:“地震之說切勿以訛傳訛”,並從各個角度闡述了地震的常識。
隨着網友的不斷闢謠,慌亂的情緒沒有在網絡上蔓延。但在坊間,謠言仍在飛。
官方發短信闢謠
3日,絕大多數玉溪市民都收到了紅塔區防震減災局發佈的一條短信,“全區發放的減災應急包不是有地震要發生,是爲了落實省委、省政府防災應急‘三小工程’建設,增強全民防災意識,提高全民互助意識。”
紅塔區防震減災局在其官方網站上稱:由於目前部分市民還未領到急救包,而近年來各類自然災害頻發,特別是汶川地震傷亡慘重、損失巨大,部分市民過於敏感,地震謠言以訛傳訛,導致民間出現了大面積的猜忌和恐慌。區委、區政府領導高度重視這一事件。防震減災局在全區六百多塊電子顯示屏上滾動發佈地震科普信息進行宣傳和闢謠,同時與中國移動紅塔區公司聯繫,對全區18萬中國移動手機用戶發佈了一條地震闢謠信息。
李正平告訴記者,“網友‘冷血’已經到我們局做了筆錄,可是他也不是謠言的源頭,他是在工地上聽到有人講6日會發生地震纔到網上發帖的,但他確實是網絡謠言的最先傳播者。目前,警方正積極地對謠言源頭進行調查。” (李繼升)
謠言是這樣傳開的
玉溪要發生地震的傳言讓許多人做出了一次艱難的選擇:逃離玉溪。從事媒體工作的郭先生接到了電話,幾乎是同一種聲音,“玉溪要發生地震了,我們出去躲幾日。”
出於職業習慣,郭先生首先想到的是求證。可來自官方的消息遲遲不見,只有零星的網絡闢謠的聲音。“基於理性的判斷,我相信那肯定是謠言,但是隨着打電話問的人多了,我也害怕了。”
風起於青萍之末,一則包含着錯誤信息的求證帖子如何演變成一起風波,除了謠言本身之外,我們需要思考的東西還有什麼?此時我想起作家慕容雪村在《中國,少了一味藥》中曾寫道,“有一種社會之病久治不愈,原因也是少了一味藥,這味藥就是常識。”
就這件事來看,我們可以看到,事件的起因很簡單,就是紅塔區的居民陸續領到了“防災應急包”,這份“天上掉下來的午餐”令許多人在高興的同時,也滋生一種不安的情緒,“是不是要發生地震了?”
在沒有官方消息的情況下,人們只好將求證的目光投向網絡。當“冷血”的帖子出現後,不安情緒爆發了,於是開始有人逃離玉溪。“一個時間地點指向非常明確的帖子,很容易被認爲是確切消息,哪怕它帶有求證的字樣。”李正平說,因爲來自官方的言語少之又少,作爲官方與民間橋樑的他剛開始也只能口號式地請求網友們不要“以訛傳訛”。
常識就這樣被擊得粉碎,謠言越傳越廣。晚報記者還接到了不少公務員求證的電話。
11月3日,官方通過手機短信發佈了闢謠信息,這距離謠言散播已經一個星期。隨後的幾日,謠言並沒有完全散去,直到6日過去,才宣告了謠言的終結。
“官方處理不及時,才導致了謠言的大肆傳播。”市民張維向記者抱怨,“如果剛出現謠言,官方就能出來說明,大家何必提心吊膽過日子。”
此次風波讓高古樓網站的管理員馬力頗有感悟,“今後對於類似信息,論壇都會做監控,第一時間會找到相關部門求證,如果沒被證實,論壇會相應做一些話題設置和引導,避免錯誤信息擴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