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昌江黎族自治縣位於海南省西北偏西部,總面積1596平方公裡,海岸線長52.2公裡,總人口26.5萬多,世居著漢、黎、苗等民族,其中黎族人口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西漢元封元年(前110年)置至來縣,屬儋耳郡地,昭帝年間屬珠崖郡地,東漢建武年間屬崖州地,隋大業三年(607年),以至來縣地析義倫、昌化、吉安三縣,昌化、吉安設在現昌江縣境內。昌江是礦產資源富集地區,有鐵礦、石灰石、銅、鈷、金、石英砂等20多種礦產資源,素有“海南聚寶盆”之稱。其中,石碌鐵礦是久負盛名的“亞洲第一富鐵礦”,鐵礦石儲量4億多噸,平均品位51.2%,最高品位可達68%。石碌鐵礦(伴)生的鈷礦儲量370.5萬噸、鈷金屬量9987噸。
到2010年底,昌江全縣共有各類礦山企業26家,有海南省“水泥之都、礦產基地”美稱。2010年昌江城鎮居民人均收入首次突破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達22.3%。
除了豐富的礦產資源,昌江還擁有霸王嶺自然保護區、棋子灣、海尾濕地公園、斧頭山自然保護區、熱帶沙漠、皇帝洞等旅游景點。其中,霸王嶺自然保護區是中國唯一保護長臂猿及其生存環境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生態系統保存完整,熱帶生物資源極其豐富,有珍貴的巨蜥、雲豹、黑熊等60多種珍稀動物,以及熱帶蘭花、饅頭果、山石榴、山竹子、烏墨、青果榕、山橄欖、毛牡丹和野荔枝等珍貴植物。
此外,依托優越的氣候條件和肥沃的土地,昌江建成了20多個芒果種植基地,種植面積和產量均佔海南省第一位。每年芒果成熟的時候,這裡都要舉行盛大的芒果節。
今年1-9月,昌江縣旅游綜合收入達到1.07億,同比增長15.28%,全縣接待過夜人數23.58萬人次,同比增長16.24%。分析發現,昌江主要客源地游客數量逐步增多,傳統旅游客源主要集中在本省自助游,前三季度昌江全縣接待過夜人數突破20萬人次大關,省內游客依然是旅游主要客源。
海尾濕地公園: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熱帶天堂
海尾濕地公園位於海南省西部、昌江黎族自治縣境內的海尾鎮,控制范圍約10000畝,公園總體規劃4448畝,有著大面積的濕地、草地、灘地、紅樹林保育地、鳥類棲息地、海防林。
這是一片依偎在海邊的濕地公園,美不勝收。走進濕地公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連綿數百裡的綠色長城——木麻黃海防林帶,這是一道壯觀的風景線。公園地貌類型為平厚和海岸沙灘地貌,區域范圍內沒有較大河流,地面水主要有雞溝田水溝,雨季可匯集周邊數十平方公裡的雨水,由於近海邊,地下水極為豐富。進入木麻黃林帶裡,盡可以納涼歇息、打牌、下棋,都會倍感輕松。在雞溝田分布著十幾株龍血樹(又名南山不老松),其中有幾株體型碩大,枝椏飄逸傲岸,比較罕見,令人敬畏,龍血樹是植物的活化石,彌足珍貴。
在公園低窪地的沼澤中,生長著二百多畝香蒲,是濕地公園最為寬闊壯觀的景色,也是各種候鳥的越冬棲息地。據了解,濕地公園裡有植物類型255種,動物類型中鳥類14目35科69種。濕地植物覆蓋率超過30%,是海南少有的保護較好的內陸淡水沼澤濕地。
濕地植被由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組成,其中有水生荷花、桉樹林、木麻黃、沙立灌木林和水生植被。動物類型有澤蛙、沼蛙、飾紋姬蛙、花姬蛙。爬行類有游蛇、淡水龜等。鳥類有環頸?((héng)、鶚、磯鷸、紅腹濱鷸和白鶺鴒(jí líng)等。
海尾濕地公園緊挨大海,與美麗的棋子灣一水相連。在湖邊或林間玩夠了,盡可以來到大海邊觀海。漫步在北部灣柔軟細膩的沙灘上,黃昏時分可看到日落大海的精彩畫面,金黃帶紅的夕陽緩緩地浸入海中,令人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