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酸豆青梅、沈香花梨、珍奇林木……位於海南省西南部的東方市是個依山傍海、七港八灣、熱帶物種資源相當豐富的地方,特別是東方花梨木享譽島內外,有著“世界花梨看中國,中國花梨在海南,海南花梨數東方”的美譽。
東方市人口43.5萬,土地面積2256平方公裡,其行政建制可追溯到西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10年始設九龍縣,隋朝改稱感恩縣,解放後縣城定址黎族東方峒,因而稱謂東方黎族自治縣,1997年撤縣設市。
東方屬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物華天寶,多奇珍異禽。四季樹綠花開,森林覆蓋率為51%以上,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最為著名的有大田坡鹿、黑冠長臂猿、雲豹等10多種。東方礦產資源也十分豐富,黃金、磷、鋅、水晶、石英沙、花崗岩、天然氣等深藏厚儲,且擁有海南最大的熱帶平原——百萬畝感恩平原。
東方城區依八所港濱海而建。大型深水天然良港八所港通四海而達三江,高速公路、西環鐵路橫貫市區,北距海口210公裡,南接三亞1小時路程,中海油商用直昇機空中穿梭,形成公路、鐵路、海港、航空等立體交通運輸網絡。油氣、化工、生物能源高科技項目崛起新興工業園區,水電、火電、風電等大項目陸續建成,東方已成為全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化工業基地。
近年來,隨著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強力推進,東方市南聯三亞城市經濟圈,開始搶佔融入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橋頭堡,以發展對越邊貿為突破口,以商貿帶動旅游,以旅游推動商貿發展,著力打造中國(東方)—東盟商貿旅游度假區。
目前,東方市正在全力發展花梨產業,計劃利用資源優勢,把東方市打造成“中國花梨之都”。自2010年啟動“花梨之鄉”建設工程以來,該市已陸續在全市范圍內(包括山區、鄉鎮、生態村等地)種植海南黃花梨360萬株。計劃2010年至2015年,每年種植50萬株海南黃花梨,在當地78個少數民族群眾聚居村莊打造一批“花梨文化村”、“花梨生態村”,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花梨根雕園、珍稀樹種培育基地:花梨根雕作品的展示廳,海南珍稀樹種的大觀園
中國黃花梨主要產自海南島,其木材的名貴程度已超越紫檀木。目前1噸海南黃花梨木頭價值達800萬元,有的甚至達到“一木一價”的地步。
東方市地處海南省西南部,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常年乾旱少雨的特征,為黃花梨提供了絕佳的生長環境。長在峭壁山峰的黃花梨,需歷經幾百年纔能真正長成,成長30年的花梨木也只有胳膊這麼大。在明朝,黃花梨是向宮廷進貢的珍品,這也是海南黃花梨珍貴和獨特的地方。
花梨,別名降香黃檀、花梨母黃花梨,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花梨木結構細密,切面紋理清晰,自然成形,花紋美觀。無翹無裂、無蟲蛀,耐腐,有芳香氣味。用花梨木制作出來的家具,簡潔明快、富麗堂皇,色澤深沈華美,雅典尊貴,堅久耐用,百年不腐,還能長久的散發出清幽的木香之氣,有提神避邪之說。
黃花梨之所以名貴,是因為黃花梨的木性極為穩定,不管寒暑都不變形、不開裂、不彎曲,適合制作各種異形家具,如三彎腿,其彎曲度很大,惟黃花梨木纔能制作,其他木材較難勝任。明代考究的木器家具都選黃花梨制造,其紋理或隱或現,色澤不靜不喧,被視作上乘佳品,備受明清匠人寵愛,特別是明清盛世的文人、士大夫之族對家具的審美情趣變化,更使得這一時期的黃花梨家具卓爾不群,無論從藝術審美、還是人工學的角度來看都無可挑剔,可稱為世界家具藝術中的珍品。自唐朝起黃花梨就被視為上乘佳品進貢朝廷,後又征服了明清兩代皇帝,備受追寵。
據專業人士介紹,大凡能生長黃花梨的地方,其地質底層必然是巨厚的黃色砂岩,如果地質底層不具有黃色砂層的色質結構,就不可能生長出黃花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經國家地礦部門探明,東方市的地下黃金礦石蘊藏量是全海南省最豐富的,而且含金量是最高的。從東方南部感恩平原邊緣的不磨大嶺、雅好嶺延至東部的俄賢嶺,地下有一條呈東南走向的黃金走廊。加上經過了億萬年的長期風化和剝離,俄賢嶺早已形成了孤立的山峰和巨厚的黃色砂岩,而海南的其他大山就沒有這種地層結構。獨特的地理優勢,加上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得天獨厚,海南東方市出產的花梨成為花梨木界的上乘者。
除了眾所周知的黃花梨外,東方市還擁有很多珍稀樹種,有的甚至瀕臨滅絕。東方大周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進行珍稀樹種收集、培育、種植的公司,他們擁有自己的珍稀樹種培育基地。該基地佔地30畝,種有50多個種類的珍稀樹種,其中包括金絲楠木、海南黑格木、坡壘、黃膽木、母生、海南紫荊木、香楠、鶯哥、見血封喉等。
其中,金絲楠木是我國特有的珍貴木材,極其珍貴稀少,自古以來就是皇家專用木材,古代封建帝王龍椅寶座都要選用優質楠木制作,民間如有人擅自使用,會因逾越禮制而獲罪。而目前存活的金絲楠木僅在東方發現有兩棵。
大周實業公司的老板周江本身就是園藝苗圃方面的專家,他進行珍稀樹種的收集已經有近20年歷史了,他希望通過研究,培育出更多的珍稀樹種樹苗,在東方市形成大范圍的種植。
此外,大周實業公司還收集了100多件精美的陰沈木根雕。陰沈木即炭化木,在中國民間,蜀人稱之為烏木,西方人稱之為“東方神木”。陰沈木的形成久遠,據可考資料記載,遠古時期,原始森林中的百年千年名貴古木,由於遭受到突如其來的重大自然災害,有的被深埋於江河湖泊的古河床、泥沙之下,有的被埋藏在缺氧的陰暗地層中,時間長達數千年,甚至幾萬年,它們歷經激流衝刷、泥石碾壓、魚啄蟹棲,以致形狀各異,姿態萬千。經大自然千年磨蝕造化,陰沈木兼備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韻,其質地堅實厚重,色彩烏黑華貴,斷面柔滑細膩,且木質油性大、耐潮、有香味,萬年不腐不朽、不怕蟲蛀,渾然天成。
東方市自古以來就是名貴樹木多產之地,隨著時間的流逝,在東方市大廣壩水域下埋藏著大量上萬年的陰沈木,大周公司大部分的陰沈木都來自於此,其中最珍貴的一塊陰沈木有著50萬年的歷史。
根寶齋:陋室花梨價連城
位於東方市八所鎮的根寶齋,名字貌似無奇,店面也只有100多平方米。但走進去,只見數百件流光溢彩、形態萬千的花梨奇根異木藝術品錯落有致地陳列在木架上,一件件巧奪天工的人間藝術,以或雄偉,或嫵媚,或羞澀的形態,靜靜訴說著歲月的輪回。
走近作品靜靜觀察,有的看上去像孔雀,有的看上去像獅子,渾然天成驚羡世人。形態各異的花梨根雕上的“鬼臉”花紋似有一種超凡的吸引力,令游人的目光不忍移開。在根寶齋的正中位置,擺放著3件花梨根雕藝術品,這是根寶齋的鎮齋三寶——《中華瑰寶》、《歌舞昇平》和《奔飛》,這3件作品曾分別榮獲過全國根藝作品金銀銅3個獎項。
鍾振中是根寶齋的齋主,上世紀九十年代,鍾振中下海當了老板,開有藥店、超市和賓館。但這期間,他一直沒有放下對花梨木根雕藝術的熱愛。
1978年,著名畫家關山月來到東方上山尋找花梨,但關山月要的不是花梨木,而是花梨根,並且要求“越爛越好”。如今,從事根雕藝術多年的鍾振中對關山月的行為回味悠長。他說,這就是藝術家的追求。從經濟價值角度而言,樹根無法與樹乾相比,但從藝術價值來看,樹根是鬼斧神工的天造妙物。從那時起,鍾振中也愛上了花梨樹根,迷上了根雕藝術,至今,他已收集各類花梨木根雕作品上千件。
別看根寶齋只有100多平方米,其中容納的作品價值近千萬元。鍾振中很少出售自己的作品,因為他有一個心願,就是創辦一個花梨木根雕美術館,將自己的作品供人欣賞。而這個夢想,他正在付諸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