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華網成都11月24日電(記者齊湘輝)一個是熱烈樂觀隨性的“詩仙”李白,一個是沉鬱悲苦穩重的“詩聖”杜甫,繼唐朝千古流芳的會面後,誰也沒想到,兩人千年後在李白故里江油再度“相聚”,共會於李白紀念館。
江油素有“李白故里”之稱,相傳李白在這裏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光。少年李白在這裏發奮讀書,留下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勵志傳說,李白故居所在的青蓮鎮更是延續了千年名稱不改。
漫步在李白故里,李白紀念館、隴西院、太白祠、粉竹樓、洗墨池、磨針溪……一景一物,無不記誦着這位唐朝大詩人的不羈風采。李白紀念館裏珍藏的40多套明清以來海內外各種版本的李白集,以及祝枝山、石濤、張大千等名家字畫和古籍,讓人沉醉於“詩歌的王國,藝術的殿堂”。
3年前,突如其來的“5·12”大地震使李白紀念館、李白故居、太白碑林、太白林等損毀嚴重,受災文物建築將近2萬平方米。其中,李白故居建於1788年的隴西院和粉竹樓山門、照壁全部垮塌;樓高33.3米的太白樓,地震後已成危樓;籌建於1962年、珍藏包括71件頂級國寶在內的4000多件文物的李白紀念館,也因太白堂等多處建築受損,不得不停止對外開放。
“當時,紀念館除了鄧小平題詞的照壁、李白雕像沒有受損外,其他建築物都垮塌了,所幸文物陳列室有鋼板護牆,文物沒有受到傷害。”李白紀念館館長郭興隆向記者介紹說。
災難過去不久,當地便於2008年6月派員遠赴河南鄭州,與負責援建江油震區的河南省旅遊局協商重建“李白”文化體系的相關事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