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09年,河南省文物管理局承擔起李白故居和李白紀念館的恢復重建工作,兩項工程投資總額共9000萬元,有人戲稱爲“李白受災,杜甫來幫”。
今年5月地震3週年之際,李白紀念館重新開館迎客。修復後的紀念館不僅抗震能力大大增強,而且統一爲純粹的“唐風”風格。
“仿古建築的修復比一般建築更加複雜,除了館內的名木古樹、現存文物必須施工時保護外,很多結構必須手工去做,光釘椽子,一個屋頂就用了15天。此外,在修復前,我們特意請教唐建築專家意見,‘將唐風進行到底’,如將原來明清風格的雕花門窗換成了唐式的隔扇門和直棱窗。”談起紀念堂的“劫後重生”,郭興隆如數家珍。
此次李白故居和李白紀念館並非簡單的恢復重建,還包括文物建築的修繕、周邊環境的改造、基礎設施的完善以及綜合功能的提升等,並新增了一批景點,如清風明月園雕塑羣、邀月臺等。
最特別的是,紀念館新增了建築“杜甫堂”,讓名垂千古的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相聚”一堂。杜甫堂的設計採用了歇山抱廈的形式,既有殿堂風格,又不失民居特色;這裏的杜甫像和河南鞏義杜甫故里的杜甫像都出自一人之手,保持了雕像風格的一致。
“川籍詩仙李白和豫籍詩聖杜甫在歷史上交情很好,曾經吹臺相會,‘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正當聚於一堂。而李白紀念館的重建,也續寫了李杜所代表的源遠流長的川豫情誼。”郭興隆說。
如今的李白紀念館,曲徑通幽,花枝繁茂,李白堂中的李白雕像和杜甫堂中的杜甫雕像遙遙相望,從大門到館內的各處建築,全是清一色的唐風古韻。走進李白紀念館如同走近了李白,走進了盛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