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報北京11月27日訊記者蔡巖紅國家海洋局最新公佈的海洋環境信息顯示,所監測的104個陸源入海排污口中,超標排污口爲54個,佔監測總數的52%,其中市政入海排污口的超標率最高,達66.7%。
針對主要入海污染源狀況,根據國家海洋局的要求,沿海各省(市、區)對15條主要入海河流在豐水期的水質進行了監測。監測斷面水質評價結果表明,東溪、晉江、珠江等5條入海河流監測斷面水質爲第二類;灤河、宣惠河監測斷面水質爲第三類,主要污染物爲石油類和總磷;戴河、閩江監測斷面水質爲第四類,主要污染物爲石油類、總磷等;小青龍河監測斷面水質爲第五類,主要污染物爲石油類;甌江、甬江等5條河流監測斷面水質爲劣五類,主要污染物爲氨氮、總磷、石油類等。
此外,對河北、山東、浙江、福建等沿海省104個陸源入海排污口進行監測發現,超標排污口中,市政排污口超標率最高。按不同類型入海排污口的超標率從高到低依次爲:市政(66.7%)、其他(57.1%)、排污河(46.7%)、工業(45%)。入海排污口污水中主要超標污染物是糞大腸菌羣、總磷、懸浮物,超標率分別爲:50%、42.6%、23.5%。
據監測,入海排污口鄰近海域生態環境質量狀況表明,18個重點入海排污口中,13個入海排污口鄰近海域的水質不能滿足所在海洋功能區的水質要求,佔監測總數的72.2%,其中9個入海排污口鄰近海域的水質爲劣四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