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報杭州12月3日電(記者謝文、葉輝)杭州市“我們的價值觀”主題實踐活動今天受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的肯定和讚揚,“價值觀建設的杭州模式”成爲專家研討中頻繁出現的詞語。
專家們今天在此間召開的第六屆生活品質全國論壇上就“深化‘我們的價值觀’主題實踐”開展研討與交流。研討會由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和本報共同主辦。來自國務院研究室、中央黨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求是雜誌社等國內權威研究機構、著名院校、新聞媒體的30多位領導和專家出席了會議。
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重點、難點、生命力均在時代化和大衆化。杭州市廣泛發動各界參與,公開向全國徵集“我們的價值觀”核心詞,就17個領域的價值表述進行概括和提煉,活動網站總訪問量達49萬人次,全市人民參與了這一活動,各行各業的力量均被調動起來,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已融入到社會生活的各領域,貫穿於行業、企業、社區、學校等各方面,體現在各行各業的行爲準則和市民的文明禮儀之中,探索出價值觀建設中具有當地特色的“杭州模式”。
專家們認爲,杭州緊扣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學習型城市建設的核心,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衆,用羣衆耳熟能詳的語言、喜聞樂見的形式深入開展“我們的價值觀”核心詞徵集、“我們的價值觀”每月主題實踐等活動,在各領域、各層次、各羣體廣泛而深入的互動交流中擴大社會認同、增進社會共識,強化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推動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時代化、大衆化。特別是在開展“我們的價值”系列表述與構建活動中,立足於“我們”、着眼於“更好生活”,在城市、農村、社區、園區、街道、行業、學校、媒體、企業等各個層面搭建學習交流和實踐載體。
通過表述提煉、制定標準、發佈倡議、搭建平臺等方式,形成了“我們的價值”系列表述和交流推廣體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與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在落地、落實上下工夫,在融入、滲透上下工夫,在可感、可體驗上下工夫,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真正轉化爲具體可行的道德規範與行爲準則,成爲人們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基本遵循,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生活化、長效化、常態化,值得全國其他城市借鑑推廣。
專家們在研究和剖析杭州模式的同時,也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如中央黨校李文堂教授建議,在價值觀建設的實踐和深化中,應發揮傳統文化傳承方式的作用,例如鼓勵書院進入社區文化建設與房地產開發,成立社區書院。
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所長房寧,浙江大學副校長羅衛東,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蔡學軍、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韓震,中國社會心理學會會長楊宜音,杭州師範大學副校長何俊,求是雜誌副總編輯黃中平,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等專家先後在會上發言。
本報副總編輯李春林在論壇上致辭。他說,杭州市與本報已連續合辦六屆論壇,每次論壇都推動了理念的提升、成果的轉化、工作的進步。光明日報社願與杭州市委、市政府一起繼續辦好生活品質全國論壇,發揮論壇的作用力和影響力,爲杭州的建設與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本報記者部主任張碧涌代表本報課題組介紹了課題調研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