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網友曝光的新院士名單 (網絡截屏)
中國工程院2011年院士增選結果“出爐”,54名傑出工程科技工作者新當選爲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旭日干今天上午在新聞通報會上表示,54名新院士是經過兩輪評審、選舉、主席團審議和報請國務院備案等多個程序的嚴格遴選,從485名有效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最終當選的。這次增選後,工程院院士總數達到783人。
然而,在1個月前,已經有網友公佈33位新院士的名單,其中32位“命中”,因此工程院新院士名單可能提前泄密。
網曝
一月前網絡現新院士名單
今天是工程院官方公佈院士增選結果的日子,不過記者注意到,早在一個月前,網絡上就已出現了增選結果的“不完全名單”。
11月7日,網友“微塵”在其博客上發佈了一篇博文201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已定結果(部分已定)。這份網絡上最早的榜單有15人,除工程管理學部外,分佈在8個學部。
記者注意到,這15人都是工程院此前公佈的進入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雖然半信半疑,不過有網友贊其“消息靈通”。
4天后網絡現新院士詳細版
4天后,網絡上再現一版本,相比之前的“不完全名單”,這版更爲詳實。
11月11日,這天是“光棍節”。在荊楚網(微博)上,網友“genshen”的一條帖子很“熱”:2011年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增選結果。帖子按學部詳細列出了2011年度兩院“新院士”名單,其中,中科院34人,工程院33人。
記者發現,工程院的33人名單,不僅全部都是進入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還包括第一個網絡版本中的14人,只是有個別人的年齡和官網公佈的有出入。
有網友對此結果表示質疑,稱名單出來得有點早,也有人表示“都是小道消息,等官方的吧”,不過更多是驚歎“新院士”很年輕。
記者隨後給網友“微塵”和“genshen”發了信息,試圖瞭解名單的來源,但截至記者發稿,記者未從這兩位網友那裏得到迴應。
對比
網絡新院士名單命中率達97%
這份網絡版的工程院增選院士名單在網上流傳很快,到底是小道消息,還是名單提前泄露了呢?
今天上午,當記者拿着工程院的名單與網絡名單進行對比時發現,網絡上的33位新院士中,除工程管理學部中邱菀華不在最終名單外,其他32人全部在列,命中率高達97%。
兩年一次的院士評選如今已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據瞭解,名單提前被泄露已經不是第一次,2009年增選,名單泄露一事曾引發不小波瀾。
2009年中科院院士增選結果是在12月4日官方公佈的。但在2009年11月12日,網絡上出現了一份200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的不完全名單,雖然總人數比最終結果少,但名單中的24人全在最終名單之列。
同年11月21日,網絡上又出現了第二個版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雜誌社的任勝利博士在其博客上發佈了一份詳盡的中科院新當選院士名單,共35人。這次與最終公佈的名單完全吻合。
迴應
應該是“非正式的途徑”獲得
記者從工程院獲悉,今年院士增選的選舉工作於11月3日結束,4日經院主席團審議通過,之後上報國務院審批,大約11月中下旬得到國務院批覆。
工程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國務院還沒有批覆以前,工程院是不會提前公佈或者通知院士的,網絡上的名單可能是通過院士本人瞭解到的。網絡上的這份33人名單和最終的54人名單相比,顯然是不完全名單,說明“是非正式的途徑獲得,不符合規定”。
院士增選將增加誠信記錄
據介紹,隨着工程院已經完成10次院士選舉,院士增選制度體系、具體操作環節和進程安排都日趨完善。
今年增選過程中,工程院提出,要堅決抵制各種不正之風,真正做到不容忍,不支持“助選拉票”和“學術包裝”等行爲,確保增選“不受污染”。
針對此事,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旭日干上午表示,工程院進一步修訂和完善了院士增選辦法,明確規定,在增選過程中出現的材料不實、弄虛作假以及通過不正當方式爲被提名人當選院士進行活動的不當行爲要進行嚴肅處理,要終止對該候選人的評審與選舉,並列入誠信記錄。“對今後的參選院士會有影響。”
院士構成
據介紹,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爲56.7歲,其中60歲(含)以下的38人,佔新當選人數的70.4%;最大年齡74歲,最小年齡4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