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南非德班氣候大會高級別會議7日出現“大國互掐”的局面。歐盟談判代表公開指責美國和中國“玩乒乓遊戲”,“挾持”氣候談判,並批評美國“毫無行動”、“愈加倒退”。美國《紐約時報》8日稱,“美中在氣候談判中再次陷入僵局”,並引述美國談判代表的話“完全否決了中國提出的設想”。德國《每日鏡報》8日引述專家的話稱,中國在節能減排上的進步比美國更大。
德班氣候大會當地時間6日進入高級別會議階段,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和南非總統祖馬發表講話,呼籲各方儘快達成減排協議。但除中國代表團表態“願意在一定條件下達成具有約束力的減排協議”給會議帶來些許希望外,各方仍堅持立場拒絕讓步。《紐約時報》 8日以“美中在氣候談判中陷入僵局”爲題報道稱,中國對於2020年後簽署限制排放的正式條約持開放態度,但同時也列出“看起來永遠不可能滿足的條件”,其中最主要的一條是,中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要與工業化富裕國家“區別負有責任”,一直是美國不能接受的,也是美國參議院拒絕考慮批准《京都議定書》的核心原因。報道接着引述美國談判代表託德·斯特恩的話稱,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應該適用於所有重要參與國,中國明顯是其中之一,“所有主要相關國的承諾必須具備同等法律效力,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無論是技術還是資金支持。”《紐約時報》稱,美中的辯論已經成爲此類談判不變的特點。 “在過去幾年,這一僵局屢屢威脅到整個進程,但在會議即將結束時,與會各方通常都能拉回來,宣佈一個保留顏面的聲明。今年似乎又朝着相同的方向前進。”
《溫哥華太陽報》7日稱,當地時間7日下午,歐洲議會代表團團長、德國社民黨議員喬·萊恩公開對美國提出批評, “令人失望的是,這個會議第三次被美中之間的乒乓球比賽所挾持。現在,中國已經做出一些舉動,表現出嚴肅性。但從美國那裏沒有看到類似的承諾和信號。”他還說,美國針對中國的提議未做出反應,“但世界必須迅速反應,無論美國是否加入”,“美國政治陷入動盪之中,他們愈加倒退,而非前進”。
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比美國進步大”爲題引述德國氣候專家桑德霍韋爾的話。分析認爲,中國表示願意簽署法律協議,而如印度還沒有這樣創造性的表態。“世界對中國充滿期望。中國在環保上的努力和成績,如引進環保技術、環保工程等,比美國進步更大。”
《環球時報》記者在德班採訪的這幾天,深切感受到中國在會上受到的巨大關注。中國代表團團長解振華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來到德班這幾天日程都是滿滿的,睡覺時間很少。要與基礎四國、77國集團+中國、小島國聯盟、非政府組織等積極溝通,增強共識和團結。記者在會場的“中國角”看到,中國代表團前門庭若市,每天圍着大堆記者,各國代表團成員忙着與中方探討問題,協調立場。
共同社8日發文稱,中國在德班大會中早早擺明立場“彰顯了存在感”,取得主動權,展示出“熱心氣候問題的中國”形象。“中國代表團舉行的活動中,參加者將會場擠得水泄不通。英國能源和氣候變化大臣休恩、前副首相普雷斯科特也現身會場。”與之相比,日本卻受到冷落。日本代表團7日召開記者會介紹援助非洲氣候對策方案,出席的外國記者人數明顯少於中方記者會。(本報駐南非特派記者苑基榮裴廣江本報特約記者青木王曉雄)
(來源: Xinhua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