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藥鑑定機構發現中藥存在假冒僞劣問題
本報訊(記者盧文潔)記者從近日舉行的廣州市藥學會60週年慶典上獲悉,廣州市藥學會的中藥鑑定部近年在供研討的中藥樣品中發現三分之一有質量問題。專家提醒,常見中藥如柴胡、冬蟲夏草中不乏僞品,何首烏、杭白菊、川烏中也會“加料”增重。
廣州市藥學會中藥鑑定部自2002年至今,共收檢中藥研討品種7967種次,其中有來源、採收、加工、飲片等質量問題的有2676種次,佔總數的33.6%。
專家介紹,這些不合格的中藥的質量問題主要有:一是藥名名實不符,有僞品。例如專家發現柴胡國產的就有59種,其中最常見的柴胡造假就是把“竹葉柴胡”當做柴胡入藥,在市面上見慣不怪。還有造假商家用“亞香棒蟲草”來冒充冬蟲夏草。二是在中藥的加工炮製過程中違反規定“加料”,例如在何首烏、川烏、天南星中非法加入黑顏料作炮製品,白杭菊加入澱粉蒸制,一舉可增重38%。三是仿造名貴中藥,蓄意造價。如用豆粉加魚肚膠等製成“仿生燕窩”,或者以骨渣、麪粉、色素加上牛、鼠尾片製成“鹿茸片”。還有把已浸提藥效成分的飲片渣作生藥出售,如連翹、西紅花、厚朴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