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昨天,一則消息引人關注: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通過衛生部網站表示,正在組織開展“地溝油”檢驗方法的研究和論證工作,並向社會公開徵集“地溝油”的檢驗方法。
今年9月,衛生部曾經發布消息稱,正全力組織科研攻關研究鑑別“地溝油”檢驗方法。據瞭解,目前已經徵集到5種“地溝油”檢驗方法,但在專家論證後,發現這些方法特異性不強。“特異性不強是指沒有很好地分辨出哪些是地溝油,哪些是食用油。”衛生部有關負責人解釋說,徵集到的方法,尚不能作爲“地溝油”的有效判斷手段。
就此,記者採訪了長期以來一直對食品安全問題保持關注的天津科技大學食品學院王浩博士,王浩認爲,根治“地溝油”關鍵不在於檢測,而在於監管和治理。
解讀
“地溝油”成分複雜難檢測
王浩說,“地溝油”本身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包括一部分泔水油、炸制過的油以及動物的劣質下腳料製出來的油,是非安全成分製出來的油的統稱,成分比較複雜。一個不容忽視的情況是,現在的“地溝油”生產已經不是人們印象中黑作坊似的製作規模,有的已經實現了工廠化生產,還出現與食用油按一定比例勾兌的情況。這給檢測帶來了更大的難度,用食用油的理化指標進行檢測,這些工廠化生產的“地溝油”都是合格的。
王浩介紹,“地溝油”之所以不好檢測,原因在於還沒有找到“地溝油”與食用油的區分標誌物。“比如,我們看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區別,只需要看有無發動機即可,前者有發動機,後者沒有發動機;再如檢測早孕,只需要檢測孕酮即可。現在,‘地溝油’和食用油之間很難找到這樣一種區分標誌,如果找到就簡單了。”
推測
最終可能幾個指標綜合判斷
那麼,如果始終找不到區分標誌物,是不是將永遠對“地溝油”沒辦法?對此,王浩表示:“最終可能是幾個指標綜合在一起判斷。比如,檢查一個人是否健康,需要用十幾甚至數十個指標去判斷,包括血壓、血脂等都要檢查,其中有幾項不正常即被視爲病理狀態。‘地溝油’也一樣,最終可能是幾個檢測方法聯合運用。”
王浩稱,也不排除最終找到一個區分標誌物的可能。“比如找到正常食用油裏有一個代表物,而‘地溝油’裏沒有,就好辦了,人們只需檢測這個指標就能確定是否是‘地溝油’。”
建議
關鍵不在於檢測而在於監管
王浩認爲,根治“地溝油”的關鍵不在於檢測,而在於監管。“‘地溝油’的泛濫原因很多,其中有兩個層面的原因不容忽視,一是監管不到位,二是違法成本相對較低,不法分子出於逐利心理,將其推回餐桌。”王浩認爲,對於“地溝油”,政府應該加大監管力度。可以借鑑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比如在回收上來的油裏直接加入蓖麻油,那麼接下來,這些回收油就只能用來製作工業用油,無法回到餐桌。“當然,這樣做需要政府的投入。”
此外,王浩還認爲,社會整體道德素質也需要提高,“社會整體道德素質滑坡,導致有些人在逐利的前提下爲所欲爲。把‘地溝油’推回餐桌,就是傷天害理。”記者高立紅
聯繫人: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劉卿苗虹
電話:010-67776790
郵箱:liuqingscn@163.com
新聞背景
地溝油無檢驗標準
目前國內尚未有檢驗“地溝油”的統一標準。現行的國家強制性標準《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2716—2005)中,9項基本的食用油檢驗指標,即使是“地溝油”煉出來的油也可能都合格,根本無法針對“地溝油”去進行辨別性檢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