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昨日,環保世紀行『盤點主城創模亮點』采訪團來到上清寺嘉陵橋西村,感受這裡發生的巨大變化。同時采訪團還在渝中區黃沙溪環保綠化基地見到,城市居民們排放的糞便經過科學處理後,可直接飲用。
上清寺嘉陵橋西村
老社區搖身變花園小區
位於渝中區上清寺的嘉陵橋西村。因年代久遠,日漸破敗的嘉西村污水橫流、亂搭亂建,不少居民受不了居住環境的髒亂差,搬了出去。
在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過程中,渝中區把嘉西村這樣的老舊社區列入重點整治區域。經過半年整治,嘉西村徹底改善了髒亂差的形象,居民樓外牆上如蜘蛛網的電線全部被集中裝進了鐵皮箱中;社區裡的綠化帶再看不到隨處亂扔的垃圾果皮; 『修舊如舊』的鮮英、馬歇爾等抗戰名人舊居更為社區增添了幾許歷史質感和文化韻味。
『小區變了樣,大家的環境保護意識都提高了,出門都不好意思再亂扔垃圾了,看到有垃圾還會主動揀起來丟到垃圾桶裡。』在社區住了20多年的老居民梁菊香告訴記者,社區還有居民自治委員會,哪家的麻將聲太吵,哪家的狗叫聲太大,委員們都會上門調解。
截至昨日,渝中區今年73個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工程項目已全面完成,26項考核指標中有25項已達標。
黃沙溪環保綠化基地
化糞為水可達直飲標准
昨天,重慶晨報記者跟隨采訪團來到黃沙溪環保綠化基地,這裡四處綠樹成蔭,沿江修建著濱江觀景廊道,園中還建有亭臺和噴泉,若不是公園內並排著的幾個化糞處理池,根本沒人會相信這裡竟是處理惡臭糞便的地方。
『基地自今年7月試運行以來,每天都要處理來自渝中區的250噸糞便,還承擔著主城江北、渝北等其它6區的化糞應急處理任務。』基地負責人、渝中區環衛三所所長楊朝虹說,過去糞便處理,或坑埋或堆肥,要不就直接倒入江中,渝中區每年曾有9萬噸糞便直接排入江裡,對兩江水源、三峽庫區生態都是致命的污染。現在新基地處理糞便規模是每日500噸,能充分滿足渝中區的糞便處理需要。
楊朝虹介紹,黃沙溪糞便處理基地采用生物處理技術,無害化處理糞便。利用生物活性菌來降解糞便中的有機物,從而化糞為水,再經過污水處理和消毒工序,經過長達25天的處理,糞便『變』的水能達到飲用水標准,最後實施排放。記者站在化糞處理池邊聞不到絲毫惡臭味,池邊也不見蠅蟲飛舞。在達標水取水處,工作人員用透明瓶從儀器下方接滿水,從窗口遞出來,楊朝虹接過水直接喝起來,『經過檢測,處理後的水最好的能達到直飲水標准。』重慶晨報記者劉敏
曾髒亂差的嘉西村(左)改造後變成了花園小區(右)。重慶晨報記者王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