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圖為美國軍人在進行網絡模擬戰爭訓練。新華社發
吳清麗王銀賽
網絡空間一直是美國近年來高度關注的問題,早在2005年美國就把網絡空間定性為陸、海、空、天以外的第五空間,強調信息化時代掌握網絡空間權與制海權、制空權同等重要,它不但會對國家網絡安全產生影響,而且對經濟和軍事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為了實現在網絡空間的霸權,美國最近推出了新的《網絡空間作戰戰略》,提出一系列新的思想,與以往相比發生了重大變化。
首次宣布網絡攻擊就是戰爭。眾所周知,網絡戰由美國最早提出,關於它的實質曾引起廣泛爭論,爭論的焦點在於網絡戰是否屬於戰爭范疇。按照克勞塞維茨的觀點,戰爭是政治通過另一手段的繼續,戰爭最明顯標志就是暴力性,是國家之間為實現政治目的而實施的暴力行為。而網絡戰的一般表現是不直接對人員造成傷亡,屬於軟殺傷的范圍。因此,如何確定網絡攻擊的性質、如何應對網絡攻擊一直是美國近年來學術研究的重點。美國軍方認為,在新的形勢下,一名黑客對美國的核反應堆、地鐵和石油管道等造成的威脅,可能要比一個國家的軍隊對這些設施造成的威脅要大。美國的一份評估報告指出,來自網絡空間的威脅已經成為美國面臨的最嚴重的經濟和軍事威脅之一。新發布的《網絡空間作戰戰略》對網絡攻擊的性質及如何應對進行了明確解釋,將網絡攻擊按危害程度進行了分類,其中最嚴重的是敵對國家利用計算機網絡破壞美國的電力系統、金融系統,攻擊美國的城市交通等其他公用設施。美國將上述行動視為戰爭行為,針對這種行動,明確提出要對發起攻擊的一方進行傳統的軍事打擊,包括使用導彈和其他高技術武器對敵對國家的網絡進行襲擊,並警告,『如果有人破壞我們的電網,我們將可能向你發射導彈』。這一新的戰略將首次為美國使用傳統軍事力量對付網絡攻擊打開方便之門。
提出跨境先發制人的思想。在美國的軍事戰略中,『先發制人』已成為作戰的基本原則。所謂先發制人,就是發現對方有發動戰爭的企圖,但在沒有動手之前所采取的先機行動,從而掌握戰場上的主動權。《網絡空間作戰戰略》首次把先發制人引入網絡作戰,把網絡空間的先發制人表述為『跨境的先發制人』,實際上就是要在網絡空間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行動,在對方實施網絡攻擊前主動偵測對方的網絡攻擊企圖,采取積極措施主動出擊,或運用硬實力摧毀對方關鍵的信息設施,威懾並遏制對方的攻擊企圖。美國認為,通過境外先發制人行動,就可以有效地破壞和擊敗針對美國的網絡入侵和其他敵對行為。美國之所以重視在網絡空間采取境外的先發制人,主要是考慮自己的網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目前,美國擁有世界上最發達的網絡系統,據統計,美國國防部在全世界擁有1.5萬個網絡和700萬臺電腦設備,對網絡依賴程度之深超過其他任何國家。網絡的廣泛應用使得網絡安全直接影響到經濟安全和軍事安全,美國認為目前保障網絡安全的措施有待完善,網絡安全狀況十分脆弱,潛在的敵對方可能利用這些弱點,破壞和削弱美國國防部賴以運行的網絡系統,網絡系統一旦遭到破壞,再強大的軍事力量也難以發揮作用,這樣對方就可以以不對稱的手段達成目的。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美國纔提出在網絡空間也要實施『先發制人』。可以預測,將來美國很可能以遭受網絡攻擊為由,先發采取行動對他國大打出手。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