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一位作家說過:“路是城市的脈絡,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歷史,最好的辦法,就是對道路的演變進行考察。道路發展了,一個城市的面貌必然隨着改變。”從曾經的道路彎曲狹窄,到現在的快速路成網、高速公路四通八達,自1985年天津歷史上第一條快速幹道中環線開工至今,20多年的時間裏,本市的道路系統呈現出脫胎換骨的轉變。
昨天
道路彎曲狹窄,坐車不如騎車快
天津是沿海河發展起來的城市,依河而建的道路也自然形成了蜿蜒曲折的格局,彎曲、狹窄曾經是人們對於天津道路的最深印象。
“20年前,咱天津的一大特色就是沒有幾條路是橫平豎直的。窄道多、小道兒不通,那時候在路上開車,真能考驗出司機的駕駛技術有‘幾把刀’。新手上路,別說找不着東南西北,要是奔着一條路下去,沒準兒就開到犄角旮旯兒裏了。”52歲的出租車司機張志雲說。
道路寬敞平坦,兩側綠化帶鬱鬱蔥蔥……行駛在西北半環快速路上,不僅能享受到酣暢淋漓的駕車體驗,道路景觀的改善更令人賞心悅目。但行駛在快速路上,很少有人能想象到,幾十年前天津的公路是怎樣的。
“早些年哪有東南半環、西北半環這樣的快速路啊,相對而言,走中環線、外環線就是最快的了。”張師傅說。
曾經,在天津民間流傳着這樣一句話“天津市一大怪,坐車不如騎車快,騎車不如步行快”。隨着城市機動車數量的增多和人口密度的增大,交通已成爲制約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
今天
東南西北兩半環,50分鐘繞一圈
1984年,一組數據被擺在了城市建設決策者的案頭——這一年市區道路總面積792萬平方米,相當於1949年的4倍,而工業產值增長32倍,機動車數量增長45倍,自行車數量增長30倍。每天早晚交通高峯時段,市區有122處道口嚴重堵塞,機動車時速不超過10公里,僅爲經濟駕駛時速的17%。
1985年,本市第一條快速幹道中環線開工建設;外環線建設於1986年年底動工,於1987年建成通車;1992年,隨着獅子林橋和北馬路拓寬改造工程的完成,全長14.1公里的內環線也全線貫通;1995年,貫通三環的十四條放射線道路全部建成。2003年起,本市開始實施中心城區快速路系統工程建設,快速路的設計時速爲60至80公里。如今,東南半環和西北半環兩個快速路環線組成了一條快速交通環線,駕車50分鐘左右可繞城一週。
明天
“兩環十四射”,2015年骨架建成
根據《天津市近期建設規劃(2011-2015年)徵求意見稿》,到2015年,“兩環十四射”骨架路網將全部建成,路網實現率提高到70%以上。
“兩環”包括:東南半環快速路和西北半環快速路形成一個快速內環,外環線也將改造升級成快速環路。
“十四射”包括:連接津漢快速路的衛國道;連接津濱快速路的津濱大道、津塘二線快速路;連接天津大道的大沽南路;連接津港快速路的解放南路;連接津汕高速公路的衛津南路、團泊快速路;連接津滄高速路的復康路、西青道快速路、京滬高速和津保高速之間的外環以外路段;連接津薊高速的南倉道延長線、京津公路、津圍快速路;連接津寧高速的志成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