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郭德綱
姜昆
文/茅十七
游戲文章
其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就算上了春晚,郭德綱肯定也要面臨圍城苦惱。如果真將作品送審,那麼面臨一道道的關卡、一次次的審查,他是否能hold得住呢?
春晚越來越像一座圍城了,裡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在想出去的人裡,姜昆是個典型代表,他是春晚的熟人,也是每年春晚後被批評的常客。其實不管人們對他的晚會相聲怎麼指責,只要盤點一下他近幾年的作品,就會發現姜昆一直在做『走出去』的努力。
2009年春晚,姜昆的相聲是《我有點暈》,借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大環境,說30年來人們生活變化帶來的『暈』感,尚屬歌頌相聲之列。而在2010年春晚的《和誰說相聲》裡,姜昆已經不再歌頌,反而帶入『樓脆脆』等社會新聞話題。到了2011年春晚,姜昆推出諷刺相聲《專家指導》,對社會上的各種『專家』進行諷刺。
順著這條脈絡,我們不難理解,姜昆今年為什麼要准備《糾結》這個作品了。據媒體透露,《糾結》諷刺了2011年出現的多個社會問題,諸如地溝油、老太太摔倒路人不敢扶等,表現人們在面對這些問題時的糾結心態。可見姜昆也想走出晚會相聲的藩籬,從而得到大眾更多的認同。可惜的是,《糾結》因為和春晚『歡樂祥和』的氛圍不符,最終被斃。
據媒體描述,《糾結》的風格其實很像姜昆的『老對手』郭德綱的作品。姜昆和郭德綱可視作現今相聲的兩派代表,姜昆代表所謂的主流相聲、晚會相聲,郭德綱代表草根相聲、劇場相聲。主流相聲在圍城之內,草根相聲則在圍城之外,兩者多年來界限分明。
然而在姜昆想走出圍城的同時,郭德綱卻想走入圍城。最近在天津電視臺的一檔節目中,原春晚導演袁德旺力挺郭德綱上春晚,郭德綱也當場表示:『如果真的需要我,無論是親自表演還是劇本創作,我絕不會推辭。』
郭德綱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變化,也許和從德雲社出走的那些人有關。去年何雲偉、李菁成功登陸春晚,今年曹雲金的作品也順利過審。春晚帶來的影響力和增值效應是明顯的,郭德綱看在眼裡,自然動在心裡。
然而就算上了春晚,郭德綱肯定也要面臨圍城苦惱。郭德綱擅長的,正好是和主流不那麼相符的,有點靠近所謂『三俗』的笑料。如果真將作品送審,那麼面臨一道道的關卡、一次次的審查,他是否能hold得住呢?
不過人都是會變的,新一屆北京市西城區政協委員的名單中,已經出現了郭德綱的名字。向主流做出靠攏的他,也許心理上已經做好了走入圍城的准備。
茅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