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李瑞麟當選市長之後向支持者示意。王曉達攝
中新網1月23日電據美國《僑報》報道,經歷過百餘年的移民史,數百萬的華裔移民已在美國深深紮下了根,並在社會各個領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政治領域,華人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參政意識也越來越強。2012年新年伊始,華人李瑞麟成功當選華盛頓州貝爾維尤市市長,他也是美國西北地區重要城市中的第一位華裔市長。
一個留學生的市長之路
從19世紀中來美的中國修路工,到近年來大批的投資移民,100多年來上演一場蕩氣回腸、波瀾壯闊、感人至深的移民史。勤勞的華夏兒女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在美國開闢了一片天地,並為美國社會的發展做出卓越的貢獻。但是在政治領域,抱著『與世無爭』態度的華裔民眾卻很少發出聲音。
近來,隨著中美兩國關系的深入發展,以及美籍華人的不懈努力,人們開始在聯邦、州、市級政治舞臺上看到越來越多的華裔身影。與紐約、洛杉磯、舊金山等華裔聚居的大城市相比,地處美國西北地區的華盛頓州則顯得有些『默默無聞』。然而,2012年新年伊始,華裔李瑞麟成功當選貝爾維尤市市長,這也是繼舊金山、奧克蘭之後,西海岸大都市中,再次出現的華裔市長。
李瑞麟,一個標准的第一代移民。盡管已經在美國生活了50多年,但是他卻仍然可以講流利的普通話和廣東話。他出生於風景秀麗的中國雲南,幼兒時期隨家人搬到香港居住,在那裡度過了青少年時期。因此,李瑞麟具備深厚的中國文化功底。
1958年,李瑞麟以留學生的身份來到美國,首站就是西雅圖。那時候,這個充滿朝氣的學生也許不曾想到,自己這個懵懵懂懂的異鄉客有朝一日會成為美國大都市的市長。
『對美國充滿了新奇和向往,在西雅圖短暫停留之後,我決定到到密歇根大學攻讀電機工程專業。』李瑞麟介紹說。
回憶起那時的人生抉擇,李瑞麟說:『其實我最感興趣的專業是政治、法律和社會學,但是在那個年代,華裔學生只有拿到工程師的學歷纔有可能找到工作。我想,那個時候的華人並沒有太多的選擇,目標很簡單,拿到學歷,找到工作,留在美國。』
曾遭歧視李瑞麟立志從政改變現狀
畢業後,李瑞麟重回西雅圖,此時他已經得到波音公司的工作。李瑞麟說:『我只有工作合同,並沒有身份,人生完全操控在公司手裡。自己也無能為力,因為當時的移民法並沒有保障我們的利益。』
此外,華裔還要忍受社會上的種種責難和歧視。李瑞麟回憶道:『有一次我和一個朋友去西雅圖南區租房。叩開房門之後,房東看到我們的亞裔面孔後,便說房子已經租出去了。我們倍感恥辱,但也無能為力。因為這是社會大環境,而且也沒有人在政治上為我們說話。』
『從那時候起,我一直在思考通過什麼可以改變這些不公正的社會待遇。經過對法律和社會的深入了解,我認為只有政治纔能改變這一切,只有政治能夠改變游戲規則,引起社會大眾的重視。』李瑞麟從此立志從政,並開始關注華人參政議政的渠道和機會。
從社團活動起步工程師當選市議員
不久,李瑞麟加入了一個名為『西雅圖華人工程師協會』的組織,這也就是現在大名鼎鼎的西雅圖美洲中國工程師協會的前身。業餘時間,生活在西雅圖的華裔工程師們經常聚在一起聊天、聚餐、交流,隨著華裔的增多,這個組織也不斷發展壯大。上世紀70年代,李瑞麟成功改組協會,成立董事會,通過管理團隊的力量擴大了該協會的社會影響力。
此外,李瑞麟的身影開始出現在各種社區活動中。他利用業餘時間服務學校足球隊、參與社區公益等。在這些工作中,李瑞麟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並通過這些經驗成功地進入貝爾維尤市交通管理委員會,開始為市民服務。
1991年,李瑞麟第一次競選市議會議員,缺乏經驗和資源的他以600票的微弱差距敗選。1994年前後,他又卷土重來,成功當選,這一做就是5屆。在2010年的選舉中,他不僅蟬連了議員席位,並還被推選為貝爾維尤市的副市長。
從此,李瑞麟以副市長的身份開始出席中美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活動。在他擔任副市長期間,先後接待了大連、無錫、蘇州、杭州等中國政府代表團,為貝爾維尤市的招商引資工作搖旗吶喊。
全票當選市長未來舞臺更寬廣
2012年1月3日晚,在超過30多名華裔居民代表的注視下,市議會全票通過,推舉李瑞麟為貝爾維尤新一屆市長。
『作為華裔市長,我可以講流利的普通話和廣東話,對中國文化熟悉,溝通起來更為方便。貝爾維尤市從未有如此好的時機,發展同中國的經濟往來和文化交流,我有幸在這個時機成為市長,並將努力搭建中美共同發展的平臺。』
李瑞麟介紹說,中美之間的經貿往來是未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貝爾維尤市的發展離不開新的投資。目前,這個城市有很多優勢,雲端計算、移動互聯網、軟件制造、綠色能源、生物工程、醫學醫療領域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這些領域也是中國目前大力發展的產業,他相信在未來會有很多合作可以開展。(王曉達)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