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巴黎街頭的無家可歸者搭起帳篷。
歐洲東部和中部近幾天遭遇嚴寒侵襲,部分地區出現百年來最低氣溫,一些地區溫度低至零下30多攝氏度。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2日在日內瓦說,席卷歐洲大部地區的寒潮天氣已造成波蘭和烏克蘭兩國超過80人死亡。在受寒潮影響嚴重的烏克蘭、白俄羅斯、波蘭、塞爾維亞、羅馬尼亞和俄羅斯等國,部分地區電力供應中斷、交通受阻、學校、醫院等設施被迫關閉。
受寒潮威脅最大的是無家可歸人員。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估計,有數千名無家可歸者生命受到寒潮威脅。為減少損失,受災地區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會員組織已開始行動,向災民提供加溫食品、防寒服和毛毯等物資。
雪中受困
不少地區遭大雪圍困,救援機構出動直昇機解救民眾和分發救災物資。
在塞爾維亞中部,政府1日用直昇機救出12名被雪圍困的人。遇困者中,9人先前去參加一次葬禮,因冰、雪封路無法返回。“情況誇張,一些地區積雪足有5米高,只能看到房頂。”參加直昇機救援行動的醫生米洛拉德·茲拉馬卡寧說。
塞爾維亞1日確認兩人凍死雪中,兩人失蹤,近幾天嚴寒致死人數昇至5人。
波斯尼亞一些偏遠地區陸路交通遭切斷,政府1日出動直昇機救援。“我們嘗試抵達幾處小村子,村內往往只有一些老年居民。”救援機構官員米利米爾·多德爾說,“共有200到300人受困。”
在山區小村莊漢克蘭,村民清空一處平地的積雪,迎接救援直昇機。“我們快橕不下去了。我獨自生活,生活簡直成了掙紮。”老嫗拉珍卡·耶夫托維奇說。她圍著羊毛圍巾,抱著剛得到的食物。
一些村子斷電,維修工人“趟”雪搶修。多德爾說,部分地區積雪有兩米深,救援人員打通道路,就像是“挖隧道”。
凍死街頭
烏克蘭嚴寒致死人數最多,不少是無家可歸的流浪者。
按照緊急情況部統計,過去幾天共有43人死於嚴寒:28人凍死街頭、8人和7人分別死在醫院和家中;大約720人因體溫過低或凍傷入院治療。
烏克蘭“1+1”電視頻道畫面顯示,醫生救治一人被凍傷的腳趾,患者全身發黑。當地媒體報道,一些人喝酒後沒有采取足夠御寒措施,導致死亡。
政府部門在全國設立1730處取暖收容所,向流浪者分發熱茶、咖啡和煮熟的土豆等。醫院收到指令,不得趕出無家可歸的病人、即使是已經完成治療者。
一些人批評政府一直沒能妥善照顧流浪者,導致嚴寒致死人數高。
總理尼古拉·阿紮羅夫1日發表聲明,呼吁民眾注意保暖並相互幫助。“我呼吁市民、企業和機構不要冷漠對人,去幫助、扶助那些在這一困難時期無法自助的人。”
-相關新聞
寒襲多國多人殞命
羅馬尼亞黑海沿岸部分水面結冰,而亞得裡亞海一些克羅地亞小島罕見降雪。
羅馬尼亞衛生部官員1日說,境內一些地區溫度降至零下32.5攝氏度,過去24小時內確認6名無家可歸者死亡,使嚴寒致死人數昇至14人。
保加利亞16座城鎮記錄100年來最低溫度,1日確認4人死於體溫過低。
波蘭1日確認過去一天內5人死於體溫過低,6天內嚴寒致死人數增至20人。
匈牙利全國不少小學停課,東部一家小學說它無法負擔高額取暖費用。黑山波德戈裡察機場1日晚些時候因大雪關閉,所有航班停止起降。
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氣溫低至零下21攝氏度,1人確認死於嚴寒。意大利和法國部分地區也遭遇大雪和嚴寒。
捷克近日遭受寒流襲擊,僅2日當天就有5人凍死街頭,其中多數為無家可歸者。捷克氣象部門說,北部的利貝雷茨州2日氣溫下降至零下28攝氏度,刷新了當地迄今的最低氣溫紀錄。今後幾天捷克氣溫還將繼續下降,個別地方氣溫將達到零下30攝氏度。
-國際觀察
全球或遇小冰河期?
據美國世界新聞網報道,一些國際權威氣候專家指出,全球氣候變暖已經停止,並開始冷化,近來北半球的酷寒只是全球天氣變冷的開端,這樣的冷天可能會持續20年至30年。英國《每日郵報》因此宣稱今年的寒冬顯示“小冰河期來臨”。
報道說,這些科學家的預測是根據他們對太平洋和大西洋海水溫度的自然周期分析而來,推翻了一些已廣為接受的氣候變暖理論。這些理論宣稱,到了2013年夏天,北極圈將完全無冰。
《每日郵報》說,根據科羅拉多州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的資料,自2007年以來,北極夏天的海冰增加了近106萬平方公裡,也就是26%,即便是大力倡議防止全球變暖的人士也未反駁這一點。
科學家的這項預測也推翻了氣候變遷電腦運算模式,這些模式認定自1900年以來的地球變暖完全是人為的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而且只要二氧化碳的濃度增高,就會繼續變暖。科學家說,他們的研究顯示,大部分的氣候變暖是因為過去海洋周期處於“溫暖期”,而目前正處於“寒冷期”。
北極震蕩造成嚴寒?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北半球的北美洲、歐洲和亞洲地區遭遇寒冬,並非是全球變冷,而是因為北半球出現了氣象顛倒的情況。這種情況是北極震蕩造成的。北極上空的大氣壓力會出現兩種極端變化,直接影響北半球出現暖冬或寒冬。
科學家以北極震蕩指數來衡量氣壓的變化。在過去幾十年裡,北極震蕩指數多為正值。北極上空的氣壓比平均氣壓低,中緯度地區上空的氣壓則比平均氣壓高。中緯度地區指的是從日本札幌、意大利米蘭、美東緬因州到美西俄勒岡州等地。
在這種情況下,圍繞北極的寒帶噴射氣流從西方吹向東方,而不會吹到南方,大部分時候都維持在美國以北的加拿大。這麼一來,美國大部分地區的冬季氣溫就相對比較暖和。
今年冬季,北極震蕩指數出現負值,北極上空出現高氣壓,寒帶噴射氣流都被擠壓到比以往更遠的南部地區,造成美國、歐洲和中國出現寒冬。
第一個觀察及描述這種現象的美國華盛頓大學大氣科學教授華萊士說,北極震蕩同全球變暖或全球變冷都沒有關系。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不是第一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