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關不上的防盜門。 攝影張媛
本報記者張媛
棄管樓宇防盜門因故障無關閉,大門敞開多日,成了東嶺南街和自由大路的一光宿社4棟4單元的14戶居民的心病,居民找社區和單位得到的答案都是『不是責任劃分區』,那麼到底該誰負責呢?居民找到了本報記者,記者隨即對此事展開了調查,通過對社區乾部和律師的多方詢問,終於弄清楚了樓宇防盜門故障的解決方法。
棄管樓宇防盜門故障居民認為應該社區出錢修
6日11時,鴻城街道伊水社區一光宿社的委主任告訴記者,一光宿社是2011年的棄管小區。目前,伊水社區只負責替環衛代收居民的衛生費。伊水社區根本沒有資金和權責維修居民樓的公共設施。
該樓的居民李女士表示,居民找過產權單位但是單位的回答和社區一樣,沒有資金和權責維修居民樓的公共設施。李女士認為,沒有物業公司,樓房樓宇防盜門就應該社區出錢修。
找社區社區法律顧問已呼吁居民自己修
該不該社區出錢修?記者找到了鴻城街道伊水社區一光宿社的李主任,李主任對此事非常為難。李主任說,居民多次找過社區,但這事真不該社區出錢修,社區有法律顧問,根據法律顧問的意見,社區沒有權利和資金對樓宇門進行維修。幾天前,鴻城街道伊水社區的法律顧問和公共事務協調的工作人員就樓宇防盜門故障情況向居民提出自己籌錢修理的建議,但是居民並不響應。目前,社區無法介入。
找律師尋法律依據從權屬上應該歸居民自己修
這事究竟應該是居民自己修還是社區出錢修?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記者諮詢了吉林省劉繼業律師事務所,劉繼業律師告訴記者,這是個非常典型的案例,權責劃分非常明確,修樓宇防盜門的責任既不在社區也不在單位,完全應該由居民負責任。一光宿社的產權已經歸屬居民,樓宇門等公共設施的產權也屬於小區居民,如果居民想要維修樓宇門,必須由居民自己籌錢。居民也可以委托社區聯系專業的維修人員進行維修。
社區建議再遇類似事一定要依法辦理
采訪結束之後,記者再次聯系了該住宅樓的居民,居民對律師和社區的回復表示理解。
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以後再出現類似事件,社區希望能多聽聽社區的法律顧問和公共事務協調的工作人員的建議,或者諮詢法律界人事,依法處理,避免不必要的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