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世博會期間,浦東法院的青年法官作為世博志願者在維持園區秩序。 奚曉詩 攝
全國優秀法官馬超傑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再學習再教育交流會上演講。奚曉詩攝
法官對當事人進行法律釋明。 張 弦 攝
警務助理姜曉敏在華山醫院捐獻骨髓。 張 弦 攝
中國,上海,浦東,丁香路611號。
一棟法院大樓靜靜地矗立在那裡,它如同一杯好茶,含而不宣,淡而不澀,清香但不撲鼻。在這裡工作的法官充滿心智同時又熱愛生活,對他們而言,『以文化人、以人為本』是一種力量,一種精神,一種境界,一種生活方式——這就是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2010年以來先後被評為全國集中清理執行積案活動先進集體,『立案信訪窗口』建設工作先進集體、中國知識產權審判基層示范法院之一。
用先進的理念啟迪人
『治大國若烹小鮮。』浦東新區人民法院院長郭儉常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
對於一家年收案超過8萬件、在編人員達654名的基層法院來說,如何引導管理層乾部自覺管理、善於管理是一種技巧,也是一門藝術。
2011年9月,為了讓各部門負責人打破傳統的思維定勢和工作習慣,學會面對新情況、分析新問題、適應形勢發展新要求,浦東法院的中心組學習采用了一種新模式:一方面嘗試自學方式,讓黨組成員及各庭、室長自學閱讀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下發的《從怎麼看到怎麼辦》一書;另一方面,緊跟時勢,圍繞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進行專題討論。
『這是一本直面現實的書,書中涉及的物價、分配不公、住房難、就業難、看病難、教育公平、發展不平衡、反腐等八個熱點問題,都是老百姓最關心的,處理不好極易影響社會穩定的國計民生大問題。』知識產權庭庭長陳惠珍在讀完《從怎麼看到怎麼辦》之後很有感觸,她撰寫了一篇讀後感,從務實的角度出發,提到了在社會敏感問題和社會矛盾的高發期,法院公正審判、妥善解決糾紛,對於平息人民群眾的怨言,增強對社會公正、公平的信心以及對黨和政府的信任有極大的作用。
9月28日,浦東法院黨組成員親自前往浦東新區辦公中心,聆聽了由大唐電信科技產業集團副總裁陳山枝博士作的《智慧城市與浦東發展》專題輔導報告。這個報告從社會變遷和人類進化入手,開宗明義引入信息化發展大背景下對未來社會發展趨勢的探究,從全球智慧城市在建和發展現狀談到對智慧上海、智慧浦東的發展構想。
『聽了這個報告,讓我們對智慧城市的概念、特點、發展模式有了進一步了解,對浦東二次創業和未來發展趨勢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也對法院如何為浦東實現新發展、新跨越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作了更多更深的思考。』郭儉說。
認清形勢,講求方法,加強管理。在院領導言傳身教的引導之下,不少庭長也紛紛根據自身特色,捕捉審判運行中出現的問題癥結,提出了有價值的改進方法。
華東政法大學畢業的法學碩士王鑫年輕有為,現擔任浦東法院金融庭庭長,他提出,金融庭要堅持『專家法官、專家陪審、專家諮詢』的專家審判機制,同時要善於及時就審判中發現的問題向有關部門和金融機構發出司法建議,幫助其彌補漏洞、改進管理。
少年庭庭長夏燕華是一位風風火火的『女將』,她認為,少年審判要秉持『雙向保護、少年優先』理念,做到『三個堅持』,堅持寓教於審,通過庭前社會調查、庭審合力教育、庭後延伸幫教,促成罪錯未成年人改過自新;堅持機制創新,力推未成年人與成年人共同犯罪分案移送、起訴、審理『三分開』制度、未成年人刑事記錄封存制度;堅持能動司法,積極開展青少年法制教育。
據統計,僅2011年,金融庭已累計向保險會、銀監會、平安財產保險、建設銀行等單位發出司法建議18份,同時發布銀行案件和保險案件兩份審判白皮書,采取座談、講座形式,與銀行等機構就金融風險控制和防范、促進金融資本市場的規范發展等問題『以案說法』,這些舉措受到了金融機構的極大歡迎。少年庭則被浦東新區評為2010至2011年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集體。
用司法事業心感召人
有目標纔有衝勁,有目標纔會有成就感。在浦東法院,如何讓每個人帶有激情地乾事業,讓每個人在工作中享受到激情和快樂,讓每個人凝聚到一支擁有共同價值、理想、追求的團隊中來,這是一個孜孜以求不斷探索的『課題』。
2011年11月25日,浦東法院舉行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再學習再教育交流推進會。交流會采用視頻會議的形式,在院本部設主會場,在派出法庭設分會場。會上挑選了9名不同崗位的優秀法官結合自身或部門實際作了交流發言。
『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尊重當事人,只有建立互信纔能實現良好的溝通。』全國優秀法官、刑庭庭長馬超傑在演講中說,『互信的基礎就是尊重每一位當事人,多作些換位思考,嚴格依照法律、程序、操作規范辦事,盡可能耐心聽取當事人的訴請和意願,多用群眾的語言做些法律解釋工作及判中、判後的釋明。盡管可能為此多花費了時間,影響辦案進度,但總比判決後,案結事不了要好些。』
朴實無華的語言打動了場下的聽眾,馬超傑的肺腑之言感染著身邊的同事。
審判管理辦公室的沈敏是一位資深法官,在浦東法院開展的信訪案件評查工作中,他擔任了案件評查組組長,面對30餘起信訪積案,他帶領全體組員放棄周末休息,認真查閱案卷,針對各類信訪訴求,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同研討方案。炎炎夏日中,沈敏和同事們的腳步遍布了浦東新區金楊、花木、金橋、高行、滬東、高東、書院、新場、航頭、周浦、惠南等多個鎮村、街道居委會,走訪了眾多基層乾部和群眾。
『我隨身必帶兩寶,一個是信訪案件卷宗,一個是胃藥。』沈敏呵呵笑著,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老胃病犯時會痛得直不起腰,渾身直冒汗。
訴調對接中心的書記員盛曉琳是一位性格開朗、快人快語的女孩,『也許有些人會覺得辦案子是法官的事兒,我們書記員既不負責審案、判案,又不用去執行,和我們沒有多大關系。其實不然,每一起案件,從立案到結案的整個訴訟活動中,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書記員去做,書記員工作質量直接反映、影響著整個審判工作的質量。』
2011年年底,為了便於法官們跟蹤訴前調解的每一個案件,盛曉琳和同事們設計制作了一份案件流程表,對每個案件的進展情況進行跟蹤記錄。『還是比較科學的,當看見桌子上卷宗一次又一次堆成小山,當案子成批量進入管理系統,當調解書、判決書排隊等著核對打印發送時,我們還是很從容的。』盛曉琳很滿意能和同事們一起『動腦子』,更體會到了團隊合作的樂趣:『一些經驗豐富的同事還主動承擔起事前聯絡溝通、事後闡明法律的工作,他們就像黏合劑一樣,將不懂法律的當事人和法院調解工作來了一個無縫對接。』
2011年10月,一封署名為孫大成的感謝信送到了浦東法院。原來,他在訴訟過程中,立案一庭書記員邵美紅不但在電話中耐心解答他的疑問,並且還及時進行電話回訪,給予法律風險提醒。『也許在很多人看來,這種事情太小了,這種事情在貴院太普遍了,根本不值一提。但是,在我們看來,這種熱情為民服務的精神是非常可貴的,需要大力提倡和彰顯。滿意源自細節,細節決定成敗,我對貴院有這樣的法官感到驕傲。』
用『家』的氛圍吸引人
人之相知,貴相知心。進入浦東法院,你會感受到一種『被愛』的圍繞。
2010年,浦東法院內網『電子相冊』中出現的一輯新進人員相冊《夢開始的地方》吸引了無數的網站點擊。
曾經做過人民警察、公司法務、大學老師的伏姝語是第一位映入眼簾的『新人』,被分配到執行庭工作的她這樣描述自己:『這一路走來,我經歷了很多,正是這些人生歷練,讓我更加懂得珍惜,我要用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實現我力所能及的社會公平與正義。』
身材高挑的董琳琳被分到周浦法庭,畢業於華東政法大學國際法專業的她,曾經被公派到英國華威大學攻讀學位,這位活潑可愛的慈溪姑娘挑選了留學英國時的倩照,照片右方她寫到:『我喜愛爵士樂、電影、旅行和閱讀。』
戴著一副眼鏡的劉斌也走入了法院同事們的視線,『我出生於青島,在海邊長大,從非洲到極地,成長對於我來說是一種生命的蛻變。』
年輕人的歡笑走入了『大家庭』,老一輩的溫情更撥動心弦。
2011年建軍節來臨之際,政治部精心制作了《看浦法軍旅老相冊》,在這本相冊中,記錄了浦東法院一批『當兵的人』的青春歲月。他們有的曾經是陸海空三軍,有的是武警,有的是上世紀70年代的退伍老兵,也有2000年後纔入伍的新戰士,有兩道杠的上等兵,也有兩杠三星的上校。那一張張已經泛黃的老相片,那一張張似曾相識寫著青春憧憬的笑臉,讓人感慨萬千。
『軍營歲月,是他們個人最珍貴的回憶,也是我們浦東法院的寶貴財富。』政治部主任湯建華說。
要有一支具有共同價值、理想、追求,共同精神核心的團隊,這一直是浦東法院努力的方向。為了吸引人纔、留住人纔,建設好人纔之家,浦東法院堅持『以情動人』。
在網上設立『模范風采』、『圖書館藏』、『健康養生』專欄;開通『浦法e家』、『法院文化』論壇;每年組織300人次老乾部外出踏春、共度重陽;300人次女乾警歡度『三八』、800多人次健康體檢;……2012年,『靈動身心』太極瑜伽健身走進了浦東法院,走廊廣播操成了每天辦公室走道裡的風景線,在辦案任務的『重壓』下,法院用春風化雨的方式默默滋潤著每位法官、書記員、工作人員的心田,這碗『心靈雞湯』也讓他們學會了從『被愛』到『愛人』:
作為上海第一例法院系統捐獻者,浦東法院警務助理姜曉敏為挽救一名正在北京接受治療的14歲白血病患兒,毅然在上海華山醫院進行了造血乾細胞捐獻;
世博會期間,浦東法院共出動志願者2000餘人次,服務近20000個小時,世博法庭被國務院評為世博先進集體;
連續四年為7000餘名外來務工子女進行普法教育的『春天的蒲公英——新上海人第二代與法牽手』項目,在浦東法院法官志願講師團的辛勤付出下,得到了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的高度評價,並被評為上海市志願服務先進集體;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2011年12月,浦東法院民六庭書記員徐潔被評為浦東新區十佳志願者,法官張宏毅、李鵬飛被評為浦東新區志願服務工作先進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