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良言一句三春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般人際關係如此,公職人員對待老百姓尤須多些謙恭。《人民日報》最近有文章登出一個實例,一老人因孫子在礦難中死亡悲憤交加,他拽住一位處理事故的幹部問道:“爲什麼死的是我的孫子,你們這些當官的怎麼不死?”話說得急了些。但這位幹部上前攙扶着老人說道:“老人家,我同您一樣悲痛。以後我就是您的親人!”說罷,倆人緊緊抱在一起。再一個例子,也據《人民日報》報道,江蘇宿遷宿豫區計生局違規濫發年終獎遭舉報,計生局局長在會上影射舉報人是“狗”,大罵“吃了肉還咬人手!”並斥之爲“沒良心”“害羣之馬”,此話引發網民憤怒指責,“一名黨員局長把黨的宗旨早已忘得乾乾淨淨!”
言爲心聲。上述前後兩例中的幹部之所以在對待羣衆態度上截然不同,一個謙恭、一個驕橫,關鍵在於其如何看待公權力。換言之,公權力是爲人民服務的,不是爲自己稱霸的。一個人做了官,有官權、有官威、有官責、有官德。中國社會由於封建殘餘未除,當官的往往“不怒而威”,老百姓輕易不敢“惹”官,這本是需要在改革中徹底糾正、徹底換位的。官員如果只記得“權”與“威”,忘記了“責”與“德”,則與封建社會動不動就跟老百姓耍橫的“官老爺”有何區別?反之,沒有責與德,又何來權與威?對此,徐州市紀委書記陳志揚有個體會:領導幹部執掌着國家的各種公共資源和權力,養成“在監督的環境下工作,在法治的軌道上用權”的習慣至關重要。最近在上海人代會上,市長韓正更提出:“我們要常懷敬畏之心,敬畏法律、敬畏組織、敬畏人民、敬畏輿論,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員要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
當前,我國利益關係複雜、社會矛盾衆多,特別是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凸顯,給人們帶來許多困擾和麻煩。從總體講,許多問題都會在發展中得到解決,但都必須依靠人民大衆,要辨證全面地看、科學求實地辦。絕不能動輒作威作福、火冒三丈。因此,就必須注意把權力置入籠子裏,用制度使官員有所敬畏。一如孔子所說“君子以恐懼修省”。《人民日報》日前還報道,廣州人防項目開發中心幾個領導因私發“過節費”及其他經濟犯罪獲刑一年九個月到五年。眼下坊間對腐敗風有句流行語:“無恥者無畏”、“嚇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無規矩不能成方圓。對那些無所敬畏胡來的濫用公權者,鐵面無私的制度會有當頭一棒、醍醐灌頂的清醒作用。(作者:甲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