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過去五年佛山空氣環境質量主要指標持續好轉。記者陳楓攝
《佛山市『十二五』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規劃》出爐:
本報訊(記者李文慧、陳昕宇)PM2.5、地溝油、黃標車……多個備受關注的民生熱點都被撰寫進最新公布的《佛山市『十二五』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成為未來五年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記者昨日從剛印發公布的《規劃》了解到,過去五年佛山空氣環境質量主要指標持續好轉,但與此同時,區域性的環境問題凸顯,面臨細粒子濃度高、臭氧濃度高、酸雨污染加重、灰霾天數增多、農村餐廚垃圾處理無序等難題。
因此,『十二五』期間,佛山計劃完善包括PM2.5和臭氧在內的空氣監測站建設,各區至少有2個測點配齊PM2.5監測儀器。
難題掃描
酸雨污染加重
灰霾天數增多
截至2010年的統計顯示,佛山市已建成水質自動監測站10個、大氣自動監測站38個,搭建了覆蓋全市的水質、空氣常規自動監測網絡,基本完成市控以上大氣自動監測點增加臭氧和PM2.5項目。
過去五年,佛山市空氣環境質量主要指標持續好轉。然而《規劃》指出,由於大氣污染物在城市間輸送、轉化、耦合,導致出現細粒子濃度高、臭氧濃度高、酸雨污染加重、灰霾天數增多的特征,佛山的區域性環境問題凸顯。因此,『十二五』期間,大氣污染防治的主要任務將從注重重點行業減排向全面防控轉變,多手段聯合推進,與周邊城市協同合作控制VOCs和NOX,纔能逐步解決地區酸雨和灰霾污染。
另外,未來五年佛山減排的重點將放在關停轉接部分建築陶瓷企業以及整治工業小鍋爐,涉及面廣,工作難度大,且減排量較小。
破題之筆
焦點1:
安排2950萬元資金
完善監測站建設
根據省部署的計劃,今年珠三角的9個地級以上市和順德區要率先開展PM2.5和臭氧監測,目前佛山部分監測點已監測PM2.5或試運行,8個國控監測點基本具備國家『新標准』要求的監測能力。在國家『新標准』正式發布後,惠景城、金桔咀這兩個粵港珠三角區域空氣質量監測網點將率先進行評價並向社會公布。
『媒體和公眾以為環保部門不敢公布數據,這其實是誤解。』佛山市政協委員、市環保局副局長李康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由於去年部分監測點的PM2.5數據不完整,不能全面反映佛山去年空氣污染的指數。『在「國標」公布前,環保部門正在緊鑼密鼓地做好開展監測的准備工作。為此,需著手購置監測儀器,站點安裝以後運行再取得有效數據,進行數據比對、聯網傳輸數據以及相關人員培訓等。』李康文說。
記者從《規劃》中了解到,接下來將安排約2950萬元資金用於完善各區監測站標准化建設以及補充相應的設備。
焦點2:
13.8億元補貼淘汰車
已經市政府常務會議通過的《佛山市加快淘汰黃標車工作實施方案》提出,佛山將在『十二五』期間分階段逐步淘汰黃標車,實現到2015年底前基本淘汰黃標車的目標。具體而言,將逐步實施更加嚴格的黃標車限行措施。從2013年1月1日起,限制黃標車在各區中心城區通行。從2014年1月1日起,禁止黃標車進入各區中心城區通行。從2015年1月1日起,限制黃標車在佛山市行政區域范圍內通行(高速公路、佛山一環、國道除外)。
另一方面,將分階段強制淘汰各類黃標車,包括公務類黃標車、公共服務類黃標車、營運類黃標車的淘汰工作。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佛山市約17.5萬輛營運車輛中,黃標車佔了六成。此外,記者了解到,按照《規劃》公布的預算,佛山將在『十二五』期間投入13.8億元用於淘汰市內黃標車及對淘汰車輛進行補貼。
焦點3:
從源頭堵住『地溝油』
《規劃》指出,目前佛山農村地區垃圾收集率低,餐廚垃圾處理處於無序狀態,建議加快改造提昇垃圾分類收集、中轉、運輸、處理等配套設施。
接下來計劃開展餐飲業產生餐飲垃圾情況的調查分析,規范餐廚垃圾管理,有效地從源頭上堵住『地溝油』來源漏洞,加快建設餐飲垃圾處理廠,使餐飲垃圾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
記者了解到,目前由市住建局牽頭制定餐廚垃圾處理的實施方案,從回收、運輸、利用、處理鏈條各環節與城市垃圾分類處理相結合。除了適當增加下游處置企業,對不按規定執行的餐飲企業也會有相應的處罰和制約措施。
焦點4:
防毒土壤種出毒大米
去年11月,高明2萬噸污泥驚現富灣杜江寨村曝光後,市委書記李貽偉曾作出重要批示。對於污泥的無害化處理,《規劃》提出各區須在2015年前建成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設施,力爭當年年底全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要達到100%。
在開展土壤污染治理方面,為預防被污染土地種出『毒蔬菜毒大米』流向餐桌,《規劃》提出要嚴格控制農業區和農產品周邊的工業點源頭,防止廢氣、廢水和固體廢棄物對農用土壤造成污染,嚴格限制主要糧食產地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
《規劃》中稱,將建立健全土壤環境監測制度,開展土壤環境理性監測,在水源地、糧食蔬菜等農產品基地、土壤污染嚴重地區加大土壤環境監測密度,禁止未經評估和無害化治理的污染場地進行土地流轉和二次開發。
目標速讀
大氣環境質量得到改善。城市空氣質量達二級天數佔全年比例保持在95%以上(按現行評價指標體系)。
『十二五』期間,佛山市規劃整治內河湧總長659千米。
到201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5%以上。2015年前建成與城市集中飲用水需求量(原取水量30%以上)相匹配的備用水源。
2012年底前,佛山市揚塵污染控制區達到建成區面積的80%以上,使揚塵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開展『兩填埋』和『兩焚燒』垃圾處理設施的改擴建工程,至2015年佛山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5%。
對策分析
新建項目需先降污減排
為實現《規劃》提出的目標,佛山將嚴格實施分區控制和總量控制,把總量指標作為環評審批的前置條件,對新建項目實行主要污染物先減後建制度,對鼓勵類項目按『減一增一』,其他類建設項目按『減二增一』實施。環境容量不足的區域和污染物排放超過總量不足的區域和污染物排放超過總量計劃的區域,要實行區域限批;對於陶瓷、紡織污染、有色金屬等繼續實行行業限批;對化工、石化項目實行嚴格控制。
同時佛山將大力改善能源結構,在佛山市各區劃定高污染燃料禁染區,今年7月1日起,在限制區內限制使用高污染燃料。『十二五』期間還將繼續對南海江南發電廠等6家電力企業開展脫硫改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