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印象城北活動網頁
2003年的草市街,這塊招牌你記得嗎?
2000年的解放路二段。
2005年的駟馬橋街區,樹蔭下的『餐會』。
1996年,火車北站沙河源五福2隊。
2005年的荷花池街區。
1996年,猛追灣街,那時街上自行車居多。(本組老照片均由韓國慶拍攝)
韓國慶老人走街串巷拍攝老城。
聽說成都『北改』工程啟動後,83歲的離休老人韓國慶忙活起來,他冒著冬日的小雨,背著相機、騎著電馬兒,在城北漫步尋找——青磚黑瓦的老房子、陳舊古朴的院落,甚至是人車湧動的客車站,都被他一一收進鏡頭。
尼康F80、黑書包、紅運動服、運動帽。前日上午,韓國慶冒雨出發,到火車北站,准備開拍。
這是他20多年來堅持拍攝的同一個題材——用相機定格記憶,以此記錄成都的發展變遷。
20多年記錄老成都街景變遷
長滿荒草的雕花牆頭、虛掩著的斑駁木門、久違的黑白電視、偶爾有人光顧的舊書店……第一眼看到韓國慶拍攝的畫面時,很多人都眼前一亮——『嗨,這是我童年裡的那些東西。』
『這是草市街,我十幾年前就住在這裡,這塊店招牌天天都會路過!』
『哎呀,這是梁家巷嘛,那個樓現在還在那兒。』
『這是駟馬橋,這樣的房子再也見不到啦!』
83歲的韓國慶是黑龍江人,1987年離休後定居成都新南門,從此迷上攝影,20多年間,他在成都街頭拍攝了上萬張照片。他最鍾愛拍新舊對比照片,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去相同的地方照上一張。
這兩天自制城北『抓拍地圖』
前兩天,韓國慶讀報得知『北改』工程正式啟動了,立刻做了一本簡報,收集城北即將改造的地方,並據此手描了一張地圖。
『地圖以火車北站為中心,分為4個片
區,包括昭覺寺、五塊石、荷花池站等37個地點。「北改」完成後,這些地方都將變樣,我想把它們的舊貌記錄下來。』
曹家巷片區、512片區……這些老城北,都是韓國慶的拍攝目標。『雖然鏡頭裡人多、擁擠、雜亂,但這些舊城的場景,我不打算作任何藝術處理,直接用相機記錄原貌,讓回憶真實鮮活。』
一個月騎電馬兒拍完舊城北
這兩天,韓國慶騎電瓶車穿行城北、徒步穿過狹窄的弄堂,在拍攝中也認識了一些城區老居民,也了解到不少鮮為人知的故事。
他說:『老成都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舊城北見證了成都的變遷,讓我們了解到蓉城的昨天是多麼精彩。城市發展越來越快,但我希望一些代表成都獨特風格和文化的東西能夠留下來,供後人傳閱。』
每拍一個地方,韓國慶就記在本子上,以免重復。拍過的地方畫了鉤鉤,沒去的地方還是一個圈圈,按照這個拍攝地圖,拍完舊城北至少需要1個月。華西都市報記者曹一莎郝飛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