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萬畝果園中的龍潭果樹公園。 記者邱偉榮攝
附近村民在海珠湖的河湧上捕魚。記者邱偉榮攝
800畝龍潭果林將通過石榴崗河與海珠湖連成一體
重心下移抓落實
深入貫徹市委十屆二次全會精神
納入『海珠生態城』版圖的區域主要是三方面:
●貫穿整個東南部的萬畝果園果林濕地,納入保護區范圍內的面積約1631公頃,其中綠化覆蓋面積1260公頃;
●新港路和廣州大道等主乾道沿線商住辦公區;
●分布商住辦公區的東風、龍潭、紅衛等十數個城中村。
文/記者廖靖文
在剛閉幕的廣州市委十屆二次全會上,提出了打造廣州未來城市發展的樣板區——『海珠生態城』這一全新概念,把海珠區東部約50多平方公裡『基礎最好、條件優越』的區域打造成生態城市示范區。目前征地資金已到位,通過最後一道審批程序後就可展開征地,最快在今年國慶節前,市民就可以游覽萬畝果園濕地公園一期,在800畝果樹中暢游,呼吸新鮮空氣、享用衛生的特色美食,還可以沿著旖旎的石榴崗河通往海珠湖。
根據廣州市的部署,今年要重點完成海珠生態城的總體規劃編制工作,抓緊推進南洲北路東延線、環島路等重點路網建設,力爭用5年左右的時間建成海珠生態城的基本框架。
作為海珠生態城的核心,萬畝果園生態區的保護建設將率先打頭炮。按照廣州市的部署,今年的工作是要加快推進征地拆遷,高質量推進完成14公裡綠道建設、石榴崗河湧昇級改造工程以及800畝林區生態保護一期工程,並加強保護立法工作。
多年以來,萬畝果園地區的農民都陷於政府『保肺』而自身『保胃』的矛盾,因為要嚴格保護果園,政府嚴格控制用地,農民無法發展集體經濟,果樹收成越來越差,經濟收入無法提高,『保肺』也未能達到如期效果。
經過多年的努力,廣州市將以全面征地、『征而不轉』的方式來解決萬畝果林問題。即將原屬農民集體所有的萬畝果園變為國有的果林濕地公園,制定合理可行的征地補償方案。記者從市委全會上獲悉,這個征地政策已經獲得了國土主管部門同意,近期有望獲得國務院通過,用於首期征地的資金也已經到位,接下來當務之急就是做好征地工作,制定征地補償方案,落實好農民的留用地問題。
規劃中的萬畝果園首期800畝生態保護工程,選址在新滘路與石榴崗河之間的龍潭片區,即現在的龍潭果樹公園內。記者看到,這片果林隔著新光快速乾線,與海珠湖遙遙相望。而在果林的南側——石榴崗河上,還架設了一座綠道橋梁可以到達土華片區的果林。
記者了解到,海珠區將以國家級濕地公園的標准打造果林濕地生態區,首期片區將建設親水平臺、綠道、幽徑等休閑設施,並通過昇級改造石榴崗河建設游船碼頭,從龍潭保護區可沿石榴崗河通往海珠湖。首期工程將力爭在今年9月完成,在今年國慶節前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