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據中國新聞出版總署網站消息,新聞出版總署日前通報中央電視臺《達芬奇“密碼”》報道調查情況。調查結果認爲,中央電視臺的報道內容基本屬實,達芬奇公司銷售的部分傢俱存在質量不合格等問題,但是在《達芬奇“密碼”》報道中也存在個別採訪對象的身份未經覈實、結論不夠嚴謹等問題。央視欄目組編導李文學未收“達芬奇”公司公關費用,但李文學不是持證的新聞記者,違規獨立從事新聞採訪。
2011年7月10日、7月17日,中央電視臺《每週質量報告》欄目先後播出報道《達芬奇“密碼”》、《達芬奇“密碼”2》,此後達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達芬奇公司”)舉報節目內容失實、欄目組編導李文學利用報道索取錢款。對此,新聞出版總署成立聯合調查組進行了覈查。
調查組認爲,根據現有調查證據,中央電視臺的報道內容基本屬實,達芬奇公司銷售的部分傢俱存在質量不合格等問題;部分產品原產地爲中國,並非100%原裝進口;卡布麗緹牌傢俱雕花部分系樹脂材料,而非採用意大利特有的木材“白楊荊棘根”。根據現有調查證據,調查組尚未發現李文學索取或收受錢物。達芬奇公司舉報的100萬元“公關”費用打入其聘請的公關公司股東個人賬號,後轉回該公關公司賬上。該公關項目負責人也表示,此錢款系公關公司的公關服務費,與李文學無關。
但是,在《達芬奇“密碼”》報道中也存在個別採訪對象的身份未經覈實、結論不夠嚴謹等問題,報道用達芬奇公司代理的好萊塢牌傢俱部分在中國境內生產的問題來證明卡布麗緹牌傢俱原產地造假,從而得出卡布麗緹牌傢俱“根本就不是商家宣稱的意大利製造的而是國內生產”的結論。李文學不是持證的新聞記者,違規獨立從事新聞採訪,且節目播出後多次私下會見達芬奇公司負責人,這些都要認真吸取教訓。希望有關單位認真落實國家的採訪規定,嚴肅採訪紀律,加強記者管理,完善採編程序,進一步提高新聞的公信力。
四起虛假新聞,兩起源自網絡
據中國新聞出版報報道:2月9日,新聞出版總署下發通知,對2011年以來社會廣泛關注的4起虛假新聞報道的調查及處理情況予以通報。
●2011年6月,《新財經》雜誌刊登《紫金礦業之禍》。經調查,作者未深入調查和嚴格覈對數據,錯將“9100立方米”和“500立方米”分別寫成“9100萬立方米”和“500萬立方米”;此外,污水中含銅而非劇毒物質氰化鈉。新聞出版行政部門責令該刊更正致歉,消除負面影響。
●2011年8月13日,《廣州日報》刊登報道《年終獎個稅計稅方式將修改避免多發1元個稅多繳2萬》。經調查,該報道系記者根據相關網站發佈的信息採寫,未向權威部門求證,報社把關不嚴,造成嚴重失實。此虛假新聞刊發後,國內多家媒體跟進報道,致使虛假信息廣泛傳播。國家稅務總局闢謠後,廣州日報社主動及時消除負面影響,從數字報和網站撤下該稿,在報紙頭版刊登更正報道。同時,對記者、責任編輯、採訪中心值班副主任、編輯中心值班副主任、報社值班領導、報社檢查專員等相關責任人作出停職反省、扣罰獎金、責令檢討、通報批評等嚴肅處理。
●2011年9月20日,上海《新聞晨報》刊登新聞報道《國家司法考試被指大面積泄題》。記者在未經採訪、覈實的情況下,使用網民微博信息和網民跟帖內容,編造“在試卷四開考前2小時,已經有人獲悉了大部分考題”的新聞,發出虛假報道。上海市有關管理部門對《新聞晨報》的總編輯、分管領導、部門主任、記者等相關責任人作出撤銷職務、責令作出檢查等嚴肅處理。
●2011年11月12日,《證券市場週刊》刊發新聞報道《李書福危局》。經調查,該報道中“吉利還需要向福特支付沃爾沃多年的35億美元欠債”等內容虛假。失實報道發生後,《證券市場週刊》刊發致歉聲明,表示“內容嚴重失實”,並在網上刪除失實報道。該刊主辦單位已對分管領導以及《證券市場週刊》主編、副主編、編輯等5人作出嚴重警告處分,對當事記者給予留職察看處分。新聞出版行政部門依法對該刊作出警告並罰款3萬元的行政處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