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噸水從縣城運到雲龍村僅油錢就要30多塊,成本太高,但如果今年五月份雨季還不來,只能繼續送下去。』熊國榮說,現在縣裡已經啟動了多項應急抗旱措施,除了安排運水車給缺水山村送水,還計劃鋪設20多公裡的管道,輸水到雲龍村,可以解決村民吃水問題。
從2009年開始,雲南遭遇三年連旱。今年初,全省部分地區降雨持續偏少,隨著氣溫不斷昇高,庫塘蓄水持續下降,多地旱情加劇。目前,乾旱已造成雲南超過140萬人飲水困難。記者從楚雄州防汛抗旱指揮部獲悉,受三年連旱疊加效應影響,楚雄州旱情嚴重,由於山區面積大,村民居住分散,供水更加困難,截至2月9日因旱受災農作物面積達25.1萬畝,眾多民眾面臨飲水難。
連年的乾旱缺水已經嚴重制約當地發展。雲龍村委會主任李學富告訴記者,村裡年人均收入只有一千六百多元,主要就是種莊稼和養豬。正常年份,每家一年最少也要養七八頭豬,但今年春節前很多村民都把豬殺了,只留頭老母豬,沒有水,不敢養了。這裡每戶能有三四十畝地,光照又好,但就是缺水,啥都長不好。
楚雄彝族自治州位於雲南省中部,是典型的滇中乾旱地區,水資源總量偏少,且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全年降水量的89%都集中在5月至10月份。
據楚雄州防汛抗旱指揮部專職副指揮長吳志宏介紹,過去3年間,楚雄州遭遇罕見連旱,2011年庫塘蓄水僅5.32億立方米,是1990年以來最少的一年。今年1月份,全州平均降雨10.8毫米,僅相當於去年同期的一半,三年連旱影響凸顯,成為近二十年來『降雨最少、地表徑流最少、蓄水最少』的一年,抗旱壓力比往年明顯增大。
『目前,各地正全力開展抗旱應急工作,采取修建應急管道調水、打井找水、安排水車送水等措施,優先保證生活用水,決不讓一個人沒水吃。』吳志宏說,今年年初,全州已經投入抗旱資金6000多萬元,投入抗旱人員50多萬人次,機動運水車輛5100多車次,臨時解決了30多萬人、12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