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農民畫作爲當代民間的一種繪畫已經成爲北辰區文化發展的一個亮點,毫無繪畫基礎的農民用他們的心去感受,用他們的眼睛去觀察,描繪出了新農村的新畫卷。


原北辰區文化館研究員、北辰書畫院院長張爲民是北辰農民畫發展、壯大的重要貢獻者。他曾被文化部授予“民間美術開拓者”的稱號。他一邊認真輔導北辰的農民走入畫苑,一邊堅持自己的創作。2月15日,記者來到張爲民的家中,看到他正在自己的畫室內創作着。“畫中場景被大雪覆蓋,象徵着瑞雪兆豐年,一隻公雞雄壯威武,警惕的眼睛保衛着自家的四隻母雞,另外五隻麻雀落在玉米秸上,整幅畫寓意十全十美。”張爲民向記者介紹着這幅尚未完成的農民畫,“農民畫是最自由的,畫起來最容易也最困難。最容易是指其沒有固定的繪畫方法,最困難是指要畫出品味最難。”

記者瞭解到,越是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畫出的農民畫越有味道。農民畫不講比例,構圖相對厚重、飽滿,相比國畫的沉重、素雅,農民畫色彩豔麗。由於農民畫大多是由農民創作,所以表現的也多爲農村的生產生活,北辰區的農民畫經歷了萌芽、成長,不斷髮展壯大的過程,從原先的田間地頭到現代化農業,以其特有的頑強生命力和創造力描繪着新農村幾十年來的鉅變。

幾十年來,北辰區相繼成立了多個農民畫培訓基地,張爲民可以說桃李滿天下,很多純樸的農民在他的指導下紛紛走上了繪畫的道路。年近70歲的秦誠玉就是這樣一位老人,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他是個地道的農民,自從村裏成立了培訓基地,他就立即加入了這個隊伍。幾年下來,秦誠玉已經成爲了一名專職農民畫家,他的作品不僅在衆多展覽中展出,2009年還參加了“大張莊杯”五省市現代民間繪畫邀請展。如今的農民畫已經成爲一個品牌,不僅在中國美術館和天津美術展覽館舉辦了多次畫展,更是漂洋過海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愛,成爲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記者趙穎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