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昨日,巴南區八公裡交巡警平臺,交巡警針對『網傳秘笈』逐一比較試驗,證明那些『妙招』統統不管用。記者龍在全攝
昨日,紅旗河溝,市一汽巴士公司128路隊調度員正對即將上路的司機進行酒精測試。首席記者鍾志兵攝
昨日,交巡警現場比較試驗,結果顯示統統不管用
車上自備礦泉水,遇到查酒駕大量喝水;遠處看到查酒駕,立即停車和朋友交換位置或者棄車跑人;查酒駕時,下車立即喝下一口酒……近日,網上盛傳一些如何逃避酒後駕駛的所謂秘笈,讓一些司機朋友將信將疑。那麼,這些酒駕逃避招數真的有用嗎?昨日,交巡警在巴南區八公裡交巡警平臺進行了比較試驗,結果發現這些所謂的『妙招』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統統不管用。
傳言1喝瓶啤酒查不出酒駕
昨日15點20分,志願者代先生將一瓶剛開啟的山城啤酒一飲而盡。緊接著,交巡警就用呼氣酒精測試儀對他進行了檢測。測試結果顯示,他的酒精含量為37毫克/100毫昇,已經達到了飲酒駕駛的標准。在第一次檢測後,代先生喝下了一瓶礦泉水。半個小時後,代先生接受第二次呼氣酒精測試,此次結果為22毫克/100毫昇,剛好超過飲酒駕駛標准,但低於前一次測試的結果。
警方解釋:飲酒後立即進行呼氣酒精測試,當時的測試結果其實是測試者口腔內的酒精濃度,結果固然要高一些。而通常情況下,人在飲酒後30分鍾,體內血液中的酒精含量纔會達到峰值,這時的檢測結果纔較為真實。
傳言2喝口白酒查不出酒駕
15點30分,現場交巡警為志願者鄭先生倒了大約半兩白酒。在飲下白酒後,鄭先生的呼氣酒精測試結果竟然達到了驚人的572毫克/100毫昇。鄭先生隨後喝下了兩瓶礦泉水。16點,鄭先生飲酒30分鍾後,交巡警為他進行了第二次呼氣酒精測試,測試結果為24毫克/100毫昇,也已超過了飲酒駕駛的標准。
警方解釋:和一瓶啤酒的測試結果相同,半小時後,當人體內血液酒精濃度達到峰值後,依然能夠測出其飲酒駕駛。證明第一、二種傳言都是毫無科學根據的。
傳言3藿香正氣液能掩飾飲酒
交巡警介紹,目前網上有一種謠傳,稱如果飲酒駕駛,發現前方有交巡警設立的檢查崗,被交巡警攔下後,而在進行呼氣酒精測試之前,司機當著交巡警的面喝酒或者是喝下含有酒精的飲品,這樣就能掩蓋之前飲酒的事實,交巡警拿司機也沒辦法。
在現場,一位志願者喝下了一小瓶藿香正氣液。由於藿香正氣液中有乙醇作為輔料,因此喝下後立即測試的結果為160毫克/100毫昇,超過了醉酒駕駛的標准。但在第一次測試結束後的半分鍾,志願者喝下了半瓶礦泉水。第二次的測試結果就為11毫克/100毫昇了。半小時後,第三次的檢測結果為0,呼氣酒精測試已經檢測不出任何酒精含量了。
警方解釋:實驗表明,司機在飲用了含有酒精成分的飲品後,雖然當時口腔中的酒精濃度較大,但隨後濃度會很快下降。飲用半小時後,血液中酒精含量已經接近為0。對於駕駛人是否構成酒駕的立案標准,是要以最後的血檢結果為准的,雖然現場飲酒可以暫時掩蓋之前飲酒的跡象,但在血檢的面前,這樣的伎倆是不會奏效的。
傳言4面對檢查臨時換座位
一些網友表示,如果飲酒後發現前方有交巡警的檢查點,就立即調換司機和副駕駛人員的位置,以為可以蒙混過關。還有網友稱,在車上常備醒酒藥,酒後服一粒,就可以使酒精揮發得更快,這樣半小時後就查不出來了。
警方解釋:服用醒酒藥可以減少酒精對肝髒的損害,但並不能參與分解酒精的作用,所以沒有效果。確定司機是否酒後駕駛,酒精濃度測試結果並不是唯一的證據,警方還要通過多方取證纔能確定,如路面監控,可以拍攝到該車在接受檢查之前是誰在駕駛。因此網友所傳說的這種應對辦法也是徒勞的。
說法
呼氣酒精測試結果可成酒駕立案標准
『當事人經呼氣酒精測試達到醉酒駕駛機動車標准,在提取血樣前脫逃的,應當以呼氣酒精含量為依據立案偵查』,昨日,市交巡警總隊相關負責人表示,當事人被查獲後,為逃避法律追究,在呼氣酒精測試或者提取血樣前又飲酒,經檢驗其血液酒精含量達到醉酒駕駛機動車標准的,應當立案偵查。
同時,根據《重慶市公安局辦理醉酒駕駛機動車刑事案件現場操作規范》,交巡警在查酒駕時,執勤車輛應當配齊呼氣酒精含量檢測儀、約束帶、警繩、攝像機、照相機、執法記錄儀、反光指揮棒、停車示意牌等裝備。查處酒後駕駛的位置應盡可能選擇在路況、照明、視線良好且有交通或治安監控設備的地方,以利於固定當事人換位、逃逸等行為的證據。
此外,交巡警還提醒所有司機朋友:酒駕查處要求全時段覆蓋,交巡警還將在背街小巷設置檢查站點,每月將會有針對性地組織4次以上酒駕整治集中統一行動,特別加大節日期間查處力度,對查獲的醉酒駕駛行為將一律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