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淑芬/圖
北京回龍觀醫院心理科教授劉華清
西方的父母非常注重對孩子的贊美,他們認為,對孩子的行為進行適度的表揚,能讓孩子保持好心境和狀態,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中國的文化裡則缺少真正的表揚,有時很空洞,有時又覺得孩子不能表揚,怕孩子驕傲。其實表揚是一種藝術,一個恰如其分的表揚甚至能改變孩子一生。
現在,很多中國家長學習西方的教育方式,對孩子予以贊美和鼓勵。但是,也許是我們的父母自己也缺乏被表揚的經驗,所以簡單的理解贊美或粗糙的表揚,通常會失去它的意義。
有一次,在公交車上,我遇到一對母子,媽媽一只手拎著東西,一只手拿著一把傘,他的兒子一只手拿著一瓶飲料,一只手扶著坐椅的靠背。忽然媽媽手裡的傘掉了,就說:乖兒子,幫媽媽將傘撿起來,孩子很聽話地將傘撿起來給了媽媽。這時媽媽說了一句話:『好孩子,真聽話,你是天下最好的孩子。』哪知道這個時候,兒子的表情突然變得憤怒起來。
看到此處,也許很多人會感到不解。孩子為什麼會作此反應?我們可以再看看這位母親與孩子之間的對話。當媽媽手中的傘掉到地上後,並不是兒子主動拾起來的,而是經由母親提醒,他纔做到。但是母親對這樣的一個舉動給出了一個評價:『天下最好的孩子。』這句話無論如何都聽不到贊美,留下的強烈感覺是奚落。被提醒後的行為,而且是舉手之勞,就獲得一個『天下最好孩子』的榮譽,其背後的隱喻是說這個孩子基本上很傻,似乎我們對行為能力較弱的兒童,會給予這樣的鼓勵。然而,對普通兒童做出這樣的反應無異於侮辱。這些源於母親表揚方式的不恰當,就此件事而言,也許一句謝謝都會比如此的表揚更能讓人接受。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伯格博士說:盲目的表揚和誇獎是一種粗暴的交流方式。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當你盲目地表揚別人的時候,其實是在給別人下定義,而且帶有一種居高臨下的語氣。當你這樣表揚孩子時,他會有種自己被評價的感覺,他就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價值感受損。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大人想鼓勵孩子拖地,即使孩子拖得不乾淨,大人也會表揚孩子:『嗯,乾得真好!』這種違心的誇獎會讓人感到不舒服。遇到這種情況,與其表揚他地拖得乾淨,不如肯定孩子這種行為。
由此,我們似乎能夠感受到,表揚並不是隨意的『贊美』,是需要現實依據的,表揚內容應該具體而不要泛泛。比如孩子剛剛學會背誦一首唐詩,當他背完以後,媽媽不應該說:『兒子,你真棒,你將來一定是一個詩人。』最好是這麼說:『孩子,你剛纔背誦得非常好,我非常喜歡。』表面看來,前者的表揚和後者的表揚差別不大,但其中的含義是截然不同的,前面的表揚更多注重對孩子整體的贊美,而後一個表揚則是對孩子行為的肯定,而後者要客觀很多,也容易被孩子接受。我們表揚孩子是為了給孩子傳遞一個信息:我們欣賞你的努力,但也能接受你的不足。我們應該通過表揚來對孩子進行肯定,但是我們又要避免因為我們對孩子的評價,影響孩子對自己的判斷。
父母還要懂得表揚的分寸和時機,在不該表揚時表揚,會讓孩子對表揚麻木;但該表揚時不表揚,更會讓孩子失望,甚至喪失繼續努力的動機。當孩子取得一些成就,或者嘗試著做一些新的事情時,父母應該說一些鼓勵孩子的話,以不給孩子造成壓力為限。這種略帶鼓勵的表揚,孩子很容易接受,而且不會有任何負擔和壓力,輕裝上陣的孩子,也一定不會辜負你的期望。
周三14:00—16:00
22690557
欄目電話:18602480837
本欄目為獨家撰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本欄主持:鮑秀軍